经济增长目标与路径 - 为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2024-2035年GDP同比增速中枢需至少维持在4%以上[5][23][24] - 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7.1的假设下,若目标为人均GDP 24,000美元,则需实现年均5.06%的名义GDP复合增速[23][25] - 若GDP平减指数同比增速为1%,实现相同目标需要年均4.02%的实际GDP复合增速[23][27] 政策基调与制度自信 - 规划面对外部风险与内部转型摩擦,展现出更足信心,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6][33] - 制度自信源于国内政治体制通过中长期规划指导发展,避免西方政策短视与朝令夕改问题[6][36] 供给端产业建设 - 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6][39][44] - 加强对先进技术与未来产业(如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的前瞻性布局,推动从“1到N”向“0到1”迈进[6][39][44][45] 需求端内需扩张 - 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的目标,作为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核心[7][48][51] - 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率(39.6%)显著低于日本(55.5%)、美国(67.9%)及中高等收入国家(47.9%),存在巨大提升空间[52][55][57] - 通过“投资于人”(如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来扩大有效投资,最终服务于消费率提升[7][50] 金融行业工作重点 - 金融工作重点在于防风险,强调“紧盯风险、严防‘爆雷’,巩固严监管氛围”[8][69] - 央行与证监会强调稳市场预期与扩大金融开放,表述从“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转向更积极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8][73][74]
“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学习心得:风高浪急之下的久久为功
长江证券·2025-11-03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