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格 Smart beta 组合跟踪周报:(2025.10.27-2025.10.31)-20251104
国泰海通证券·2025-11-04 17:17

根据提供的周报内容,以下是关于报告中涉及的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报告主要跟踪了基于特定风格(价值、成长、小盘)构建的Smart Beta投资组合的表现,但未详细披露底层因子或具体模型的构建公式与过程。其构建思路引用自另一份专题报告[6]。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价值50组合模型[6]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价值风格,以高Beta弹性为目标构建Smart Beta组合[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仅说明组合构建方法参考专题报告《基于投资目标的基础 Smart beta 组合构建与配置》[6] 2. 模型名称:价值均衡50组合模型[6]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价值风格,以长期稳健超额收益为目标构建Smart Beta组合[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仅说明组合构建方法参考专题报告《基于投资目标的基础 Smart beta 组合构建与配置》[6] 3. 模型名称:成长50组合模型[6]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成长风格,以高Beta弹性为目标构建Smart Beta组合[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仅说明组合构建方法参考专题报告《基于投资目标的基础 Smart beta 组合构建与配置》[6] 4. 模型名称:成长均衡50组合模型[6]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成长风格,以长期稳健超额收益为目标构建Smart Beta组合[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仅说明组合构建方法参考专题报告《基于投资目标的基础 Smart beta 组合构建与配置》[6] 5. 模型名称:小盘50组合模型[6]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小盘风格,以高Beta弹性为目标构建Smart Beta组合[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仅说明组合构建方法参考专题报告《基于投资目标的基础 Smart beta 组合构建与配置》[6] 6. 模型名称:小盘均衡50组合模型[6]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小盘风格,以长期稳健超额收益为目标构建Smart Beta组合[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仅说明组合构建方法参考专题报告《基于投资目标的基础 Smart beta 组合构建与配置》[6]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价值50组合模型[7] * 周收益率:0.55%[7] * 周超额收益(相对国证价值):0.40%[7] * 月收益率:5.41%[7] * 月超额收益(相对国证价值):2.19%[7] * 年收益率:16.22%[7] * 年超额收益(相对国证价值):8.24%[7] * 最大相对回撤:5.19%[7] 2. 价值均衡50组合模型[7] * 周收益率:2.28%[7] * 周超额收益(相对国证价值):2.13%[7] * 月收益率:2.59%[7] * 月超额收益(相对国证价值):-0.64%[7] * 年收益率:23.60%[7] * 年超额收益(相对国证价值):15.62%[7] * 最大相对回撤:4.88%[7] 3. 成长50组合模型[7] * 周收益率:0.08%[7] * 周超额收益(相对国证成长):-0.06%[7] * 月收益率:-3.18%[7] * 月超额收益(相对国证成长):-1.62%[7] * 年收益率:26.74%[7] * 年超额收益(相对国证成长):-1.86%[7] * 最大相对回撤:8.59%[7] 4. 成长均衡50组合模型[7] * 周收益率:1.52%[7] * 周超额收益(相对国证成长):1.38%[7] * 月收益率:-1.75%[7] * 月超额收益(相对国证成长):-0.20%[7] * 年收益率:31.07%[7] * 年超额收益(相对国证成长):2.47%[7] * 最大相对回撤:12.15%[7] 5. 小盘50组合模型[7] * 周收益率:-0.21%[7] * 周超额收益(相对国证2000):-1.39%[7] * 月收益率:4.44%[7] * 月超额收益(相对国证2000):4.88%[7] * 年收益率:45.27%[7] * 年超额收益(相对国证2000):16.07%[7] * 最大相对回撤:10.89%[7] 6. 小盘均衡50组合模型[7] * 周收益率:-0.50%[7] * 周超额收益(相对国证2000):-1.68%[7] * 月收益率:0.78%[7] * 月超额收益(相对国证2000):1.23%[7] * 年收益率:41.50%[7] * 年超额收益(相对国证2000):12.30%[7] * 最大相对回撤:4.56%[7]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报告未提及具体的底层量化因子及其构建细节[1][2][3][4][5][6][7])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报告未提供具体因子的测试结果[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