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预期高股息组合模型 模型名称:预期高股息组合模型[3][8] 模型构建思路:采用两阶段方法构建预期股息率指标,并结合反转因子与盈利因子进行辅助筛选,从沪深300成份股中优选股票构建高股息组合[3][8][14]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确定股票池:以沪深300成份股作为初始股票池[3][8] 2. 剔除规则: - 剔除停牌及涨停的股票[13] - 剔除短期动量最高的20%股票(即21日累计涨幅最高的20%个股)[13] - 剔除盈利下滑的个股(即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小于0的股票)[13] 3. 预期股息率计算: - 第一阶段:根据年报公告利润分配情况计算股息率[3][8] - 第二阶段:利用历史分红与基本面指标预测并计算股息率[3][8] 4. 组合构建:在剩余个股中,按预期股息率排序,选取预期股息率最高的30只个股等权构建组合[9] 模型评价:历史绩效表现亮眼,超额收益稳定且最大回撤控制较好[11] 2 红利择时框架模型 模型名称:红利择时框架模型[23]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合成多个宏观经济与市场情绪因子信号,对中证红利指数进行择时判断[23][26]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选取5个单因子信号,每个信号产生看多(1)或看空(0)红利的观点[23][26] 2. 单因子信号说明: - 通胀因子:PPI同比(高/低位),方向为+[26] - 流动性因子1:M2同比(高/低位),方向为-[26] - 流动性因子2:M1-M2剪刀差(高/低位),方向为-[26] - 利率因子: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低位),方向为+[26] - 市场情绪因子:红利股成交额占比(上/下行),方向为-[26] 3. 合成信号:综合各单因子信号得出最终观点[23][26]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预期高股息组合模型 - 回测时间范围:2009年2月2日至2017年8月31日,共计103个自然月[11] - 累计收益:358.90%[11] - 累计超额收益(相对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107.44%[11] - 年化超额收益:8.87%[11] - 超额收益的滚动一年最大回撤:12.26%[11] - 月度超额胜率:60.19%[11] 2 红利择时框架模型 - 2025年11月最新观点:持谨慎态度(合成信号为0)[23][26]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预期股息率因子 因子名称:预期股息率因子[3][8][14] 因子构建思路:利用股息分配的方式、结合基本面指标对股息分配进行预测,构建两阶段预期股息率[3][8][14]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第一阶段股息率:根据年报已公告的利润分配情况计算股息率 [3][8] 2. 第二阶段股息率:利用历史分红数据与基本面指标预测未来股息并计算股息率[3][8] 2 反转因子 因子名称:反转因子[3][8][13][14] 因子构建思路:使用短期价格动量作为反转信号,剔除近期表现过强的股票[3][8][13][14]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21日累计涨幅,剔除涨幅最高的20%个股[13] 3 盈利因子 因子名称:盈利因子[3][8][13][14]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公司盈利增长状况进行筛选,确保组合成分股盈利质量[3][8][13][14]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使用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剔除增长率小于0的个股[13] 4 红利择时框架子因子 因子名称:PPI同比因子[26]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PPI同比处于高位或低位来判断红利资产走势[26] 因子方向:+[26] 因子名称:M2同比因子[26]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M2同比处于高位或低位来判断红利资产走势[26] 因子方向:-[26] 因子名称:M1-M2剪刀差因子[26]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M1-M2剪刀差处于高位或低位来判断红利资产走势[26] 因子方向:-[26] 因子名称: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因子[26]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高位或低位来判断红利资产走势[26] 因子方向:+[26] 因子名称:红利股成交额占比因子[26]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红利股成交额占比处于上行或下行趋势来判断红利资产走势[26] 因子方向:-[26]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红利择时框架子因子(2025年11月) - PPI同比因子信号:0[26] - M2同比因子信号:0[26] - M1-M2剪刀差因子信号:0[26]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因子信号:0[26] - 红利股成交额占比因子信号:1[26] - 合成信号:0[26]
金工定期报告20251104:预期高股息组合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