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港股优选20组合模型[4][36][38]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在港股通样本股中表现优异的四大类因子,每月末选取综合得分最高的20只个股,采用等权重方式构建投资组合,以跟踪多头组合的月度表现[4][36][3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因子体系:模型构建基于一个多因子体系,该体系包含四大类因子:技术面因子、资金面因子、基本面因子和分析师预期因子[36][41]。 2. 股票池:模型的投资范围限定为港股通成分股[36]。 3. 组合构建:在每月末,对股票池内的所有股票计算其基于上述多因子体系的综合得分。选取得分排名前20的股票,每只股票分配相同的权重(等权),从而形成“港股优选20组合”[4][38]。 4. 基准选择:组合的业绩比较基准为港股综合指数(HKD) (代码:930930.CSI)[4][38]。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港股优选20组合模型[4][38][39] * 测试区间:2015年1月至2025年10月[38][39] * 基准指数:港股综合指数(HKD)[4][38] * 超额年化收益率:12.9%[38][39] * 超额年化波动率:13.5%[39] * 超额收益波动比:1.0[38][39] * 超额最大回撤:18.2%[39] * 2025年10月单月表现: * 组合收益率:-3.8%[4][38] * 基准收益率:-3.6%[4][38] * 超额收益率:-0.1%[4][38]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类别:技术面因子[36][41]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股票的市场交易数据(如价格、成交量等)构建,用于捕捉市场的趋势、动量、波动等特征[36][41]。 2. 因子类别:资金面因子[36][41]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市场资金流向数据(如南下资金、外资等)构建,用于反映不同投资者群体的偏好和动向[24][36][41]。 3. 因子类别:基本面因子[36][41]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如市盈率PE、净资产收益率ROE等)构建,用于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和盈利能力[36][41][45]。 4. 因子类别:分析师预期因子[36][41]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分析师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测数据构建,用于反映市场对公司未来的成长预期[36][41]。 因子的回测效果 注:研报中未提供四大类因子(技术面、资金面、基本面、分析师预期)各自独立的具体回测指标数值(如IC值、IR值、多空收益等),仅提及它们在港股通成分股中的分组表现优异,并共同构成了港股优选20组合模型的基础[36]。因此,此部分无具体指标取值。
金融工程定期:港股量化:10月港股市场表现不佳,11月增配中字头
开源证券·2025-11-04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