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看好 维持 [4] 报告核心观点 - 锂电行业迎来新周期,需求端景气趋势强劲,储能、动力等多元场景共振,供给端供需拐点初现,涨价预期强化,行业整体呈现供需改善态势 [1][9][47] 需求:景气趋势强劲,多元场景共振 储能需求 - 国内电力市场改革加速,2025-2026年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多数地区2025年底完成现货市场连续结算,容量电价机制已在多个省份出台,如山东、河北、内蒙古等 [13][14] - 海外光储平价时代来临,成本下降和商业模式理顺推动低电价长尾市场爆发,欧洲、拉美等地区电网波动剧烈,储能刚性需求显现 [13] - 国内储能招投标保守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标190GWh以上,若一年滚动兑现度为50%,则全年装机可能达到183GWh,高兑现度下可能超过200GWh;预计2025、2026年装机分别为170+GWh、220+GWh [17][18] - 全球储能需求到2030年新增装机预计1327GWh,对应复合增速30%以上,其中中国、欧美澳、中东非拉、亚洲其他地区分别贡献451GWh、221GWh、312GWh、343GWh [18][19] - 美国缺电和数据中心配储需求显著,经调整后2025-2030年储能容量总需求达1199GWh,年化复合增速56.0%;变压器容量总需求达2264GWh,年化复合增速34.0% [22][25][28] 动力需求 - 国内电动重卡2025年1-7月销量9.6万辆,同比增长179%,因锂电池价格降至0.6元/Wh左右,百公里电耗下降,较天然气达到平价拐点;当前以封闭路段为主,2026年干线有望起量,带电量从423KWh提升至700-1000KWh [29][30][33] - 欧洲新能源车2025年1-8月销量累计同比+30.8%,碳排放标准从107g/km调整至94g/km,若三年期内车企全部满足,测算欧洲新能源车销量三年复合增速需在20%以上;2025-2028年预计推出约50款新车,其中86%为纯电车型 [35][36][38][40] - 国内乘用车渗透率2025年1-8月维持在55%左右,EV占比上升,新车带电量提升,如极氪、广汽埃安等车型带电量达100-150KWh;乘用车EV、PHEV单车带电量分别为54.5KWh、27.7KWh,平均带电量45.1KWh,重回提升通道 [41][42][44] -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2025年预计2112万辆,同比增长26.6%,2026年预计2379万辆,同比增长12.7%;动力电池装机量2025年预计1193GWh,同比增长39.0%,2026年预计1489GWh,同比增长24.8% [45] 供给:供需拐点初现,涨价预期强化 电池环节 - 锂电池价格2025年上半年下行,但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达高位,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为90%,二梯队企业年中达80%以上;100Ah户储、314Ah大储出现结构性紧缺,价格自5月起上涨 [49][51][53] - 2025年国内规模以上企业产能利用率达79%,同比提升13pct;2025年第四季度行业整体达86%,2026年上半年若考虑新产能投放,利用率可能回落至70%-75%,但大电芯爬坡下仍有望保持80%-85% [55][57][59] - 电池长单定价以成本传导为主,散单弹性更大;电芯涨价0.01元/Wh,储能IRR下降0.2pct,新能源车成本上升800元(80KWh车型) [60][63]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期主线为高端和海外占比提升带来的盈利结构改善;户储链因下游敏感度低,结构性紧缺下弹性更大 [65][66] 6F环节 - 6F价格自2025年8月底上涨,散单从底部5万元/吨升至10-11万元/吨;因需求超预期和部分产能关停,供需矛盾放大;2026年需求增长约8-9万吨,扩产周期1.5年,紧缺周期有望持续至2027年 [68][71][72] - 价格弹性显著,若6F价格达10万元/吨,出货10万吨对应净利润33.8亿元 [73] 铁锂正极环节 - 磷酸铁锂正极总量过剩,2025年产能利用率65%-70%,2026年有望达70%-75%;高压实产品产能利用率高,头部企业满产;行业多数企业亏损,需求改善下挺价意愿增强 [75][77] - 后续关注磷酸铁开工率回升(当前70%-75%)、碳酸锂价格回升以及高端产品出海带来的盈利改善 [80][82] 负极环节 - 负极石墨化产能利用率2025年70%-75%,2026年有望提升至80%;头部企业满产,但外协产能影响供需;2025年盈利承压,2025年第四季度需求超预期下价格修复动力强 [84][87] - 结构性逻辑聚焦海外产能布局,如贝特瑞印尼8万吨产能、尚太科技马来西亚5万吨产能,海外盈利贡献提升 [88][90][92] 隔膜环节 - 隔膜表观产能利用率60%-65%,但储能电池向湿法隔膜切换,若20%-50%干法转湿法,产能利用率可修复至68%-79%;行业扩产放缓,格局改善 [94][96] - 海外供应链为核心催化,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海外产能进展积极,如匈牙利、美国基地,配套LGES、特斯拉等项目;新技术如半固态电池隔膜布局领先 [98][100] 铜箔环节 - 铜箔产能利用率2024年50%-55%,2025年回升至65%-70%,2026年有望达80%;尾部产能出清,头部企业满产;加工费触底,涨价意愿强烈 [101][102][106] - 产品结构向超薄铜箔切换(如4.5μm),头部客户渗透率提升,改善供需;企业如嘉元科技、诺德股份在高端铜箔方面进展显著 [104][108]
锂电新周期的供需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