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点亮科技树,新兴未来产业图谱系列(1):驶向深蓝,深海科技浪潮将至
长江证券·2025-11-06 16:44

核心观点 - 深海科技产业在政策规划与产业趋势共振下迎来重要发展机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4][7]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8%,深海科技相关产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4][7][36] - 产业投资聚焦三大核心主线:深海装备技术突破、海洋数字化应用、深远海风电开发[4][8] - 深海科技国产化技术实现系统性突破,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阶段[42] 政策支持分析 - 国家层面政策演进路径明确,从技术探索逐步转向海洋经济开发,2025年政策发布密度显著提升[16][17] - 地方层面沿海省市密集布局,深圳、上海、广东等地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24][25] - "十五五"规划预计将深海科技作为重点方向,历史数据显示五年规划提及的新兴赛道往往实现阶段性上涨收益[27][28] - 政策聚焦导向从技术探索转向海洋经济开发,通过深海科技突破释放海洋经济潜力[20] 产业趋势特征 - 深海科技以"三深"技术体系为核心,包括深潜(深海潜水探测)、深钻(深海钻探取样)和深网(海底观测组网)[32] - 2024年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增速分别达14.9%、9.1%、14.7%,显著高于其他海洋产业[36] - 预计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13万亿元,2024-2025年增长率达23.3%,深海科技产业规模有望超过3.25万亿元[38] - 国产化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包括"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投产、7芯光纤海缆试验段铺设等关键成果[4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深海材料分为装备耐压壳体材料(钛合金、高强度钢等)和深潜用功能材料(复合泡沫材料、防腐涂料等)[7][44][46] - 中游装备制造包括深海探测系统、水下作业装备等,系统集成涵盖港口运营、海底观测网络等基础设施[7][33][51] - 下游应用聚焦资源开发(油气、矿产、风电)和海洋数字化(海底数据中心、海底通信网)[7][34][58] - 产业链各环节技术门槛较高,材料需应对高压、高盐腐蚀、低温等极端环境挑战[44] 投资主线研判 - 深海装备领域重点关注"深潜"技术,载人潜水器、遥控无人潜水器等装备商业化进程最为领先[8][64] - 海洋数字化中海底数据中心PUE值低至1.07-1.10,可实现节能30%以上,海底通信网承担全球95%以上国际数据流量[8][58][68] - 深远海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超1200GW,是近海的3-4倍,政策将其纳入海洋强国战略顶层设计[8][73] - 各细分赛道均处于规模化开发前的关键窗口期,产业逻辑清晰且中长期发展空间明确[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