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投资逻辑 - 卫星产业是确定性较强的战略投资机会,具备市场规模潜力大、政策强力支持、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拓宽等特征,目前正处于“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应用拓宽”的三重拐点,是配置的最佳时间点 [1][11] - 低轨卫星星座已成为大国太空博弈的新赛道,在频轨资源争夺下,卫星产业市场空间剑指万亿,全产业链有望从“投入孵化期”提前步入“盈利兑现期” [1][12] - 顶层政策设计将“航天强国”纳入“十五五”规划目标,制度开放与产业扶持助力低轨卫星争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队”牵头实施部署“万星星座”计划,远景规划总卫星数量超过4万颗 [21] - 技术突破是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的关键,产业降低成本核心依赖火箭回收、卫星量产、材料与通信技术创新三大突破,例如长征八号改火箭首飞成功旨在降低综合成本 [23][25] - 应用场景正从政府/军用向消费级和行业级快速扩展,包括手机直连卫星、智能驾驶高精定位、立体通信、太空经济等,军民融合双向突破将催生市场新蓝海 [2][26][28] 市场规模与产业链 - 低轨卫星资源争夺具有紧迫性,源于国际规则“先登先占”与物理空间稀缺性,中国“国网星座”计划发射约1.3万颗低轨卫星,构建全球高速通信网络,项目于2024年启动,计划2035年完成组网 [12] - 卫星产业链包括空间段(卫星制造与火箭发射)、地面段(地面设施)、用户段,上游卫星制造与发射环节在组网高峰率先受益 [13][17] - 2012-2023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规模震荡上升,但增速逐步下滑,根据2023年数据,地面段和用户段收入占比较高,分别达52.8%和38.7%,空间段收入占比较低 [17] - 产业已进入“上游技术攻坚→中游设备铺量→下游应用盈利”的梯次兑现期,未来数年内基于“万星星座”计划,预计将发射数万颗低轨卫星,产业链有望全面提速 [18] 中证卫星产业指数分析 - 中证卫星产业指数(931594.CSI)选取50只业务涉及卫星制造、发射、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反映卫星产业上市公司整体表现,采用营业收入占比调整后自由流通市值加权 [3][32] - 指数一级行业分布集中于国防军工(51.71%)、计算机(14.95%)、电子(13.79%),二级行业集中于航天装备、军工电子、半导体,在全球地缘风险提升背景下享有“地缘风险溢价” [3][33][40] - 指数成分股平均市值为252.4亿元,无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主要集中0-300亿元范围,偏向中小市值风格 [44] - 截至2025年11月4日,前三大成分股为航天电子(权重10.00%,总市值355.7亿)、中国卫星(权重9.11%,总市值505.0亿)、中国卫通(权重6.57%,总市值920.5亿),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约59.29% [33][37] 广发中证卫星产业ETF产品介绍 - 广发中证卫星产业ETF(512630.OF)以中证卫星产业指数为基准,于2025年10月22日上市,采用完全复制策略,紧密跟踪指数,截至2025年11月4日流通规模达10.09亿元 [4][47] - 该ETF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0%,持有一年总费率1.60%,由基金经理吕鑫管理,其具有近10年证券从业经验,截至2025年11月4日在管基金总规模达60.30亿元 [47][48] - 基金管理人广发基金成立于2003年8月5日,截至2025年11月4日,公司非货币ETF规模2767亿元,权益类ETF规模2498亿元 [4][50]
市场规模大、政策技术双驱动、应用场景丰富:广发中证卫星产业ETF(512630)的核心投资价值
开源证券·2025-11-07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