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东风起,锂电材料景气加速
国盛证券·2025-11-09 13:50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4]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储能需求在政策驱动和AIDC(AI数据中心)等新应用拉动下呈现爆发式增长 锂电材料行业因供需结构性紧缺 正酝酿新一轮涨价行情 行业景气度加速提升[1][2][3] 储能行业:全球共振,需求超预期增长 - 2025年全球储能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5Q1-Q3中国储能电池合计出货430GWh 已超过2024年全年出货量的30% 其中Q3单季度出货165GWh 同比增长65% 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量将达580GWh[1][15] - 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 Q3以来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海辰储能等订单排期已延至明年年初 头部厂商产能利用率突破80% 部分电芯厂直逼90%[1][15] - 电芯厂排产持续加速 2025年10月电池排产较9月高位环比仍增长10% Top20电池厂电池排产环比增幅超20% 其中储能电芯占比超过40% 成为需求拉动最强变量[1][15] - 政策面强支撑驱动全球储能景气加速 中国现货市场改革和补贴政策提升储能经济性 美国OBBBA法案延长ITC补贴时间至2036年引发抢装潮 欧洲大储项目加速推进[17][20] AIDC储能:英伟达牵头,新增长极显现 - 英伟达在2025年10月OCP全球峰会上发布《800V直流架构白皮书》 明确将储能视为AIDC电源架构中必不可少的活跃组件 而非仅仅是备用系统[2][32] - AIDC配储主要解决两大核心问题:平滑AI计算负载的剧烈功率波动(波动幅度可达15倍)以及整合风光绿电供应[33][36][39] - 预计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由2024年的16.5GWh大幅增长至209.4GWh 其中国内市场由8GWh增长至101.6GWh[2][47][51] - 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头部互联网厂商以及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均已开始布局"风、光、储一体化"项目 推动绿电直连与算力深度融合[44][45][49] 储能材料:供需结构性紧缺,酝酿涨价行情 - 本轮锂电景气周期由上游储能需求拉动 先传导至电芯厂订单饱和和排产加速 再传导至上游材料需求增长[3] - 上游材料扩产周期更长 审批难度更高(部分涉及危化品) 且经历3年周期下行后部分厂商已退出或停产 导致中短期供给端缺乏弹性 出现比电芯更严重的供不应求[3] 六氟磷酸锂 - 价格加速上行 截至2025年11月7日散单价格已上涨至12.15万元/吨 较8月初的5.03万元/吨上涨142%[5][53] - 行业集中度高 CR3达61% 主要厂商包括天赐材料(产能11万吨)、多氟多(产能6.5万吨)、天际股份(产能3.7万吨)[61][62] - 涨价弹性测算显示 在涨价3万元/吨情境下 天赐材料、多氟多、天际股份市值弹性分别为43%、58%、72%[63][65] 磷酸铁锂 - 2025年1-9月磷酸铁产量228.3万吨 同比增长70.2%[5][66] - 行业具有高工艺壁垒 高压实密度产品(三代及以上)技术掌握在头部厂商手中 导致有效产能集中 结构性紧缺加剧[68][72] - 行业CR5达61% 主要厂商包括湖南裕能(产能85.8万吨)、万润新能(产能46.8万吨)、德方纳米(产能37万吨)[72][73] - 涨价弹性测算显示 在涨价3000元/吨情境下 万润新能、德方纳米市值弹性分别达143%、86%[75][76] 负极材料 - 2025年9月起头部一体化负极大厂普遍满产 订单排至11月中旬 外溢需求带动中小厂开工率由55%升至70%[5][78] - 行业格局集中 CR10份额稳定在88% 头部企业凭借石墨化配套率、电价等knowhow环节具备稳定的成本优势[77][78] - 尚太科技等二梯队厂商凭借成本优势和绑定大客户快速崛起 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形成超过50万吨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规模[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