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12月主要指数样本股调整预测:多只电力设备行业股或将被调出沪深300指数
国泰海通证券·2025-11-09 22:59

根据研报内容,该报告主要涉及对三大核心指数(沪深300、中证500、科创50)样本股调整的预测方法和结果,其核心是基于指数编制规则的量化筛选模型。以下是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指数样本股调整预测模型[6][7][9][13] - 模型构建思路:该模型严格依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指数编制细则,利用截止至当年10月31日的客观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通过一系列量化筛选步骤,预测在定期调整中可能被调入或调出的样本股[6][7]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模型构建过程遵循指数编制规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样本空间:选择经营状况良好、无违法违规事件、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股票价格无明显异常波动或市场操纵的公司作为备选池[7][9][13] 2. 数据排序:对样本空间内的股票,按其在最近一年(特定日期前)的日均总市值和日均成交金额分别进行排名[7][9][13] 3. 综合筛选: - 沪深300指数:主要依据日均总市值和日均成交金额的综合排名进行选择,并设置缓冲区(例如,每次调整数量不超过成分股数量的10%)以降低样本周转率,同时会剔除长期停牌等特殊情况的股票[7] - 中证500指数:首先剔除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及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前300的股票,然后在剩余股票中同样依据日均总市值和日均成交金额进行筛选,并遵循缓冲规则[9] - 科创50指数:在科创板市场中,依据日均总市值和日均成交金额进行排序和筛选[13] 4. 特殊规则应用:例如,对于沪深300指数,创业板证券进入样本空间的时间要求为上市超过一年[7] 5. 主观经验剔除:基于历史观察,对于多次满足条件但未被纳入的股票(如沪农商行、三安光电等),模型会将其从预测样本池中主动剔除,以提高预测准确性[8][9] 模型的回测效果 (注:报告未提供模型的历史预测准确率、信息比率(IR)等具体的量化回测指标取值,因此本部分省略)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日均总市值[7][8][9][11][12][14]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上市公司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市场规模,是决定股票能否进入宽基指数的核心指标之一[7][9][1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股票在审核截止日期前最近一年(例如,截至10月31日)的每日总市值的平均值。总市值通常为股价乘以总股本。日均总市值=t=1N(当日收盘t×总股t)N日均总市值 = \frac{\sum_{t=1}^{N} (当日收盘价_t \times 总股本_t)}{N} 其中,N为最近一年的总交易天数[7][8][11] 2. 因子名称:日均成交金额[7][8][9][11][12][14]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股票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流动性水平,保证指数成分股具有良好的交易活跃度[7][9][1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股票在审核截止日期前最近一年(例如,截至10月31日)的每日成交金额的平均值。日均成交金额=t=1N当日成交金tN日均成交金额 = \frac{\sum_{t=1}^{N} 当日成交金额_t}{N} 其中,N为最近一年的总交易天数[7][8][11] 因子的回测效果 (注:报告未提供上述因子在选股中的有效性、IC值、因子收益率等具体的量化回测指标取值,因此本部分省略) 模型/因子评价 - 指数样本股调整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规则性和客观性,完全基于公开的编制规则和历史数据,排除了分析师的主观判断,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可重复性[4][14]。同时,模型通过引入“历史未纳入剔除列表”来优化预测,体现了对规则细节和实际执行情况的深入理解[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