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业ETF配置模型2025年超额14.4%
国盛证券·2025-11-10 11:43

根据提供的量化研报,以下是其中涉及的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行业主线模型(相对强弱RSI指标)[1][5][10]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构建行业层面的相对强弱指标,识别每年可能成为市场领涨主线的行业[10]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以29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为配置标的[10] 2. 分别计算每个行业过去20、40、60个交易日的涨跌幅,并在所有行业中分别进行横截面排名,得到 Rank_20, Rank_40, Rank_60[10] 3. 对三个排名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 RS_20, RS_40, RS_60[10] 4. 计算三个归一化排名的算术平均值,得到最终的行业相对强弱指数 RS[10] * 公式:RS=RS_20+RS_40+RS_603RS = \frac{RS\_20 + RS\_40 + RS\_60}{3}[10] * 模型评价:该指标能有效提示年度领涨行业方向,例如2024年成功提示了高股息、资源品、出海和AI等主线[10] 2. 模型名称:行业景气度-趋势-拥挤度框架[1][2][5][7][15] * 模型构建思路:综合考量行业的基本面(景气度)、市场动能(趋势)和交易风险(拥挤度)三个维度,形成两种右侧行业配置方案[15]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该框架包含两种具体方案: * 方案一:行业景气模型(高景气-强趋势):以景气度为核心,选择高景气度且趋势强劲的行业,同时利用拥挤度指标规避高拥挤风险,风格偏同步进攻[15] * 方案二:行业趋势模型(强趋势-低拥挤):以市场趋势为核心,选择趋势强劲且拥挤度较低的行业,同时规避低景气行业,风格偏右侧,持有体验感强[15] * 具体权重配置示例如下:基础化工18%、传媒16%、农林牧渔12%等[2][7][15] 3. 模型名称:左侧库存反转模型[3][5][29] * 模型构建思路:从赔率-胜率角度出发,在处于或曾处于困境但已出现反弹迹象的板块中,挖掘分析师长期看好且库存压力不大、具备补库条件的行业,以捕捉困境反转行情[2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详细描述该模型的具体计算步骤,但指出其核心逻辑是结合行业的困境反转潜力、分析师预期和库存周期进行判断[29] 4. 模型名称:行业景气度选股模型(PB-ROE)[25][28] * 模型构建思路:将行业配置模型的行业权重与个股选择相结合,在确定的行业内,基于PB-ROE模型筛选估值性价比高的股票[25][2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首先根据行业配置模型(如景气度-趋势-拥挤度框架)确定各行业的配置权重[25] 2. 在行业内,基于PB-ROE模型选取估值性价比高的股票(具体为排名前40%)[25][28] 3. 对选出的股票,按流通市值和PB-ROE打分进行加权,确定个股在组合内的权重[28]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行业景气度-趋势-拥挤度框架(行业配置)[15] * 基准:Wind全A指数 * 多头年化收益:21.8% * 超额年化收益:13.7% * 信息比率(IR):1.5 * 超额最大回撤:-8.0% * 月度胜率:67% * 分年度超额:2023年超额7.3%,2024年超额5.7%,2025年以来超额2.0%[15] 2. 行业景气度-趋势-拥挤度框架(ETF配置)[22] * 基准:中证800指数 * 年化超额收益:16.1% * 信息比率(IR):1.8 * 超额最大回撤:10.8% * 月度胜率:65% * 分年度超额:2023年超额6.0%,2024年超额5.3%,2025年以来(截至10月底)超额14.4%[22] 3. 行业景气度选股模型(PB-ROE)[25] * 基准:Wind全A指数 * 多头年化收益:26.5% * 超额年化收益:19.7% * 信息比率(IR):1.7 * 超额最大回撤:-15.4% * 月度胜率:68% * 分年度表现:2022年超额10.2%,2023年超额10.4%,2024年绝对收益14.6%(超额4.6%),2025年以来超额5.5%[25] 4. 左侧库存反转模型[29] * 基准:行业等权指数 * 分年度表现: * 2023年绝对收益13.4%,相对超额17.0% * 2024年绝对收益26.5%,相对超额15.4% * 2025年(截至10月底)绝对收益27.9%,相对超额7.5%[29]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相对强弱(RS)因子[10]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多期涨跌幅的横截面排名与合成,衡量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强度[10]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特定行业在过去20、40、60个交易日的涨跌幅[10] 2. 在每个时间截面上,计算该行业涨跌幅在所有行业中的排名 Rank_20, Rank_40, Rank_60[10] 3. 对排名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 RS_20, RS_40, RS_60[10] 4. 计算三个归一化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因子值[10] * 公式:RS=RS_20+RS_40+RS_603RS = \frac{RS\_20 + RS\_40 + RS\_60}{3}[10] 2. 因子名称:景气度因子[15]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行业的基本面好坏[1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详细描述该因子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但明确指出其在模型中是核心维度之一,横轴代表景气度高低[15] 3. 因子名称:趋势因子[15]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行业价格走势的强弱[1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详细描述该因子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但明确指出其在模型中是核心维度之一,纵轴代表趋势强弱[15] 4. 因子名称:拥挤度因子[15]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行业的交易风险,避免过度拥挤[1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详细描述该因子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但明确指出其在模型中用于风险提示,通过气泡颜色(蓝色低拥挤,红色高拥挤)和大小来表征[15] 5. 因子名称:PB-ROE因子[25][28] * 因子构建思路:结合估值(市净率PB)和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ROE),筛选具有估值性价比的股票[25][2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在确定行业内,基于PB和ROE指标对股票进行打分,选取排名前40%的股票,并综合流通市值进行加权[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