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市场在2025年第四季度将重新重视汽车智能化的投资机会,主要驱动力包括AI行情向物理世界应用的扩散以及Robotaxi等领域密集的产业催化剂[2] - 与2024年第四季度相比,2025年第四季度的智能化投资逻辑更侧重于AI技术的演绎和软件机会,而非硬件和C端销量,反映出产业兑现能力的增强[3] - 投资布局建议港股优于A股,软件优于硬件,B端机会优于C端,首选组合为小鹏汽车-W、地平线机器人-W和曹操出行[6] - 2026年被视为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大年,核心玩家将加速入局L4级别自动驾驶[2] 消费者为智能化买单意愿分析 - 2025年9月,城市NOA级别智能驾驶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的渗透率达到22.4%,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但仍维持在较好水平[17] - 分品牌看,2025年9月小鹏汽车城市NOA智驾渗透率为72.2%,问界为93.8%,理想汽车为64.3%,Wey牌达到97.1%[23][25] - 2025年8月,小鹏汽车的智能化渗透率突破新高,达到76.1%,环比提升2.9个百分点,主要受MONA M03 Max车型带动[7] - 预测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城市NOA智驾销量将从2024年的118万辆增长至2027年的1024万辆,渗透率从11%提升至65%[16] - 2025-2027年,汽车智能化的核心任务是推动电动化渗透率从50%向80%以上突破,商业模式仍以帮助车企卖车的硬件模式为主[15] 车企智驾能力比较 - 2025年第三季度,新势力自研方阵智驾表现亮眼,小鹏、华为、理想稳居第一梯队,蔚来、小米快速跟进达到类第一梯队水平[42] - 小鹏自研图灵芯片上车,本地有效算力达2250 TOPS,并结合VLA车端部署,行驶逻辑更流畅;华为ADS 4.0舒适性体验更好;理想切换VLA架构后深度路测接管次数显著下降[42] - 特斯拉FSD V14版本参数量相比V13提升10倍达到百亿级别,上下文记忆时长从8秒扩展到24秒[7] - 小鹏于2025年11月发布第二代VLA模型,底层架构切换至VLA 2.0,依托阿里云3万卡智算集群与720亿参数基座模型,实现每5天全链路迭代一次[7] - 主流车企在智驾战略上存在差异:特斯拉、小鹏坚持纯视觉方案;华为全栈自研能力领先;国内其他车企多采用外部合作与自研结合的方式[46] 智能化供应链跟踪 - 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涵盖硬件、软件、整车及服务环节,硬件环节包括感知、决策、执行等,核心公司有舜宇光学科技、英伟达、德赛西威等[10] - 软件环节核心公司包括算法提供商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中间件提供商中科创达等[10] - 2025年11月,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于港股上市,标志着Robotaxi进程加速[7] - 第三方智驾供应商积极推出新方案,如华为发布ADS 4.0技术路线,地平线发布基于J6P的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52] - 在域控制器和底盘领域,玩家日益增多,高通智驾域控制器与多家Tier 1合作,伯特利等多家Tier 1发布线控制动EMB技术[52] 汽车智能化主线投资建议 - 下游应用维度,Robotaxi视角建议关注一体化模式、技术提供商+运营分成模式以及网约车/出租车转型领域的标的[6] - Robovan视角可关注德赛西威、中邮科技等标的,C端卖车视角关注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华为系、小米集团等[6] - 投资逻辑强调2025年第四季度更应关注软件机会和B端的突破,这与去年更强调硬件机会和C端销量带动形成差异[3] - 产业趋势展望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前帮助车企卖车,2027年实现车企软件收费,2030年后伴随Robotaxi渗透率突破和自主品牌全球崛起[8]
汽车智能化11月投资策略:Robotaxi迈入新阶段,继续看好智能化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