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转债CRR定价模型 - 模型名称:转债CRR定价模型[41]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CRR二叉树模型计算可转债的理论价值,该模型比BSM模型更能准确反映内嵌条款和信用利差的影响[1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使用CRR二叉树模型对可转债进行定价,定义"定价偏离度"为转债CRR理论定价减去转债市场价格,定价偏离度越高说明转债价格越便宜[14];模型在2024年7月进行迭代,增加了对正股退市风险的定价惩罚[45][51] - 模型评价:该定价方式较直接观察溢价率更为合理,能够考虑正股波动等因素在转债时间价值上的影响[14] 2 转债低估值动量模型 - 模型名称:转债低估值动量模型[46] - 模型构建思路:结合估值指标和价量指标的多因子策略,寻找转股溢价率处于相对低位且正股具有上行趋势的转债[4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根据转债的估值(绝对定价及相对定价)在市场中的相对点位、以及正股过去短期的动量情况进行综合打分[48] 3 转债基金持仓DELTA跟踪模型 - 模型名称:转债基金持仓DELTA跟踪模型[36]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回归模型动态跟踪转债基金持仓的风格占比情况,计算加权DELTA值来监测基金持仓风格变化[3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将基金持仓中以可转债为主要配置标的的基金定义为转债基金,以回归模型动态跟踪其可转债持仓的风格占比情况,随后根据各风格指数的DELTA值加权计算得到转债基金的DELTA估计值[36] 4 幂函数溢价率拟合模型 - 模型名称:幂函数溢价率拟合模型[11]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幂函数模型拟合截面转债的平价价值与转股溢价率关系,得到对应平价价值下的转债溢价率中枢[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将截面转债的平价价值作为解释变量,转股溢价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幂函数拟合[11] 5 BSM隐含波动率模型 - 模型名称:BSM隐含波动率模型[33]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BSM模型逆算得到全市场转债对应正股的隐含波动率,刻画投资者交易出的正股未来波动率预期[3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以BSM模型进行逆算,得到全市场转债所对应全体正股的隐含波动率中位数和余额加权结果[33] 6 短久期转债隐含预期模型 - 模型名称:短久期转债隐含预期模型[34] - 模型构建思路:利用短久期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反映市场对短期正股市场的预期表现[3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挑选市场中到期时间最短的1/3转债,以距离到期日的倒数对转股溢价率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短久期转债的隐含正股预期指数[34]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定价偏离度因子 - 因子名称:定价偏离度因子[14]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转债市场价格与理论定价的偏离程度[1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定价偏离度 = 转债CRR定价 - 转债市价[14] 2 转股溢价率因子 - 因子名称:转股溢价率因子[11][34]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转债价格相对于转换价值的溢价水平[1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通过截面统计得到债性、平衡和股性转债的溢价率中位数[12] 3 正股PB估值因子 - 因子名称:正股PB估值因子[18]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转债对应正股的估值水平[1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市场成分券的正股PB进行合成,形成全市场PB中位数指标[18] 4 分析师盈利预期因子 - 因子名称:分析师盈利预期因子[22] -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分析师对正股未来盈利的预期强度[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对当前财年和次一财年的预期数据进行时间加权合成未来12个月的预期增速,并计算同比值去除周期因素[22] 5 盈利预期分歧因子 - 因子名称:盈利预期分歧因子[25]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分析师对盈利预期的一致程度[2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分析师未来12个月预期增速的标准差,并计算同比变化量数据以去除周期性[25]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转债CRR定价组合 - 当期收益:0.13%[41][46] - 当年收益:14.42%[46] - 年化收益:15.71%[41][46] - 年化波动:12.62%[46] - 最大回撤:12.08%[41][46] - 收益波动比:1.25[46] - 收益回撤比:1.30[41][46] - 月度胜率:63.83%[41][46] 2 转债低估值动量组合 - 当期收益:1.50%[47][52] - 当年收益:19.59%[52] - 年化收益:16.33%[47][52] - 年化波动:12.68%[52] - 最大回撤:11.26%[47][52] - 收益波动比:1.29[52] - 收益回撤比:1.45[47][52] - 月度胜率:67.02%[47][52]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定价偏离度因子 - 全市场中位数:-8.56元[15] - 余额加权值:-7.80元[15] - 股性转债中位数:-8.56元[17] - 平衡转债中位数:-9.50元[17] - 债性转债中位数:-8.18元[17] - 股性转债加权值:-6.28元[17] - 平衡转债加权值:-9.08元[17] - 债性转债加权值:-8.20元[17] 2 转股溢价率因子 - 股性转债中位数:13.23%[12] - 平衡转债中位数:30.49%[12] - 债性转债中位数:63.73%[12] 3 正股PB估值因子 - 全市场PB中位数:2.60[18] - 历史5年分位数:91.39%[18] 4 分析师盈利预期因子 - 营收增速同比:-2.88%[22][25] - 净利润增速同比:0.20%[22][25] 5 盈利预期分歧因子 - 营业收入分歧:-0.92%[25] - 净利润分歧:-0.45%[25] 6 BSM隐含波动率因子 - 全市场中位数:43.87%[33] - 余额加权值:43.04%[33] 7 短久期隐含预期因子 - 隐含正股预期指数:45.23[34] 8 基金持仓DELTA因子 - 全市场平均值:72.12%[36] - 股性风格贡献:47.41%[36] - 平衡风格贡献:21.26%[36] - 债性风格贡献:3.45%[36]
可转债市场趋势定量跟踪:转债中期看估值仍偏贵,短期向正股要收益
招商证券·2025-11-10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