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存储芯片行业正迈入由AI驱动的“超级周期”,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价格进入全面上行通道 [2][17][18]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显著加速,特斯拉、小鹏、乐聚智能等公司密集发布新品与量产计划,产业链投资机会显现 [2][3][41] - 科技成长风格仍将占优,短期建议关注AI应用、AI硬件、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创新药五大具备边际改善的赛道 [4][66] 存储芯片“超级周期” - 行业自2025年下半年进入“超级周期”,AI对大模型、推理加速与高带宽的需求重构了行业逻辑,周期特征发生根本性变化 [2][17] - 价格全面持续上行:2025年第四季度DDR内存合同价格预计环比涨幅达21%或更高,NAND Flash合同价格预期在第三季度上涨约5-10%,移动设备DRAM部分报价要求涨幅接近40% [18] - 供需严重失衡:HBM需求激增(2025年增长率可能接近100%)导致产能优先向其倾斜,挤压传统DRAM与NAND供给,预计DRAM供应缺口将至少持续到2026年第四季度 [18][28][33] - 技术路线快速升级:HBM通过3D堆叠和TSV封装成为AI服务器标配,HBF推动NAND向高带宽演进,存算一体架构成为前沿趋势 [24][25] - 产业巨头显著受益:SK海力士2026年HBM产能已售罄,瑞银将其目标价上调至710,000韩元,并预测其2026年将保持51%的HBM市场份额;三星电子目标价被上调至128,000韩元 [32]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 - 特斯拉公布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量产计划,GEN3将于2026年启动大规模量产,目标单台成本控制在2万美元以内,市场容量预计达数十亿台 [41] - 小鹏发布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身高1.78米,重70公斤,拥有65个自由度,由自研图灵AI芯片驱动,总算力达2250 TOPS,计划于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 [49][50][52] - 乐聚智能“夸父”机器人亮相全运会,成为全球首款实现无人工远程操控自主奔跑的5G-A人形机器人,并已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加速上市进程 [53][57] - 产业链价值集中:中游核心部件(传感器、丝杠、电机、减速器)占单机物料成本近九成,其中传感器价值占比最高,约为37% [59][61][62] - 上游算法与控制系统构成差异化竞争关键,下游整机厂商负责软硬件集成与场景落地,当前多聚焦于工业制造与仓储物流 [59][63] 短期产业趋势与投资建议 - 11月重点关注五大赛道:AI应用、AI硬件、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创新药 [4][66] - AI应用端事件催化明确,包括Meta发售带屏智能AR眼镜、OpenAI开发者大会、特斯拉机器人应用落地推进等 [66] - AI硬件端景气度延续,英伟达向OpenAI投资建设算力数据中心,国内厂商加速自研芯片,半导体企业业绩增长 [66][68] - 电力设备领域技术突破频现,如固态电池获客户定点和装车路测,估值具备安全边际(固态电池指数PE(TTM)为31.59) [66][67] - 有色金属板块受益于美联储降息周期及供应端扰动,估值相对较低(指数PE(TTM)为26.54) [66][67] 重要行业资讯 - 谷歌推出第七代AI芯片Ironwood TPU,速度比前代快四倍多,单个吊舱可连接多达9,216个芯片 [4][89] - 亚马逊与OpenAI签署价值380亿美元的多年战略合作协议,OpenAI将使用AWS基础设施运行AI工作负载 [90] - 国内政策方面,国务院调整对美加征关税措施,继续暂停实施24%的税率,保留10%的税率 [4][80]
全球产业趋势跟踪周报:存储芯片迎“超级周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202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