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起始年,传媒行业将受益于文化强国建设与AI技术赋能的双重驱动,迎来战略布局机遇[3][4][5] - AI技术国产化从“市场驱动”转向“政策驱动”,基建完善后将显著提升应用端价值,传媒板块兼具科技与消费属性,估值有望修复[4][10] - AI应用将从降本增效阶段进入创收阶段,AIGC供给充沛后审美经济价值凸显,优质内容杠杆效应增强[7][10][94] - 头部企业资本化(如小红书、字节跳动、OpenAI)将带动产业链红利,国产AI模型与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8][83][99] 行业回顾与现状 媒介格局 - 线上媒介:2025年在线视频月活7.99亿人(同比+3.1%),月人均使用时长20.1小时(同比+20.5%),长短视频格局稳定[23][36] - 短视频月活11.29亿人(同比+10%),渗透率达88.9%,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短剧App(如字节红果)月活2.36亿人成为新流量入口[36][37] - 线下媒介:电影院线受档期波动影响显著,2025年春节档票房85.5亿元(不含服务费),但后续档期表现平淡[29][30] 内容与商业化 - 游戏板块2025Q1-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65%/114%/167%,但市场收入增速放缓(Q3同比-4.1%),行业转向精品化与内容型游戏[57][58][59] - 微短剧市场规模2025年达677.9亿元(同比+34.4%),预计2030年将达1505.9亿元,AI赋能漫剧成为新增长点[66][99] - 数字营销板块与AI深度结合,智能营销规模预计从2025年120亿元增至2030年1278亿元(CAGR=50%),远超网络广告整体增速[55] 2026年趋势与驱动因素 政策与宏观环境 - 国家层面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026年作为2035年目标的关键节点,政策将持续护航文化与科技融合[75][77] - 场景开放政策加速数字技术在文旅、消费等领域的应用,如沉浸式体验、智慧商圈等新业态[76] AI技术演进与应用 - 国产大模型(如Kimi、智谱GLM-4.6、DeepSeek-V3.2)持续迭代,适配国产芯片,多模态能力提升[83][88] - AI Agent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554亿元增至2028年8520亿元(CAGR=72.7%),在2B/2C端重塑商业模式[92][94] - AIGC核心市场规模2026年将达1665亿元(同比+107%),技术成熟度推动跨行业应用落地[98] 资本化与产业链机会 - 小红书估值达百亿美元,字节跳动布局软硬件全生态,OpenAI资本化预期强化产业链投资逻辑[8][99] - AI硬件(如宇树科技、智元)及新势力企业(MiniMax、月之暗面)融资活跃,拉动板块估值[99] 投资建议与重点关注方向 国企改革与文化标杆 - 国央企借力AI践行文化强国,关注东方明珠(AI+文旅)、芒果超媒(融媒体出海)、中信出版(大众阅读)等[6][101][106] AI+应用场景 - 长短剧、影视动画、知识科普等领域AI工具实现创收,关注蓝色光标(数字营销)、华策影视(剧集出海)、昆仑万维(短剧搜索)[10][59][106] - 游戏板块聚焦产品力与AI融合,关注腾讯、网易、米哈游、吉比特等头部厂商[59][106] 新消费与出海 - 玩具潮玩(泡泡玛特、奥飞娱乐)、电影院线(万达电影、横店影视)、体验经济(风语筑)受益IP与科技融合[27][46][106] - 出海企业如阿里巴巴(速卖通)、拼多多(Temu)、B站(本地化内容)持续拓展国际市场[13][108] 媒介与硬件创新 - AI眼镜、具身智能等新硬件重构流量入口,关注字节跳动产业链、Rokid(灵伴科技)等[9][99]
2026年传媒年度策略:十五五启幕AI赋能媒介与内容新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