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6年钢铁行业年度策略报告:供给侧改革政策持续、新材料前景广阔-20251112
东北证券·2025-11-12 09:11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钢铁行业正经历供给侧改革深化与需求结构转型,政策驱动的产能去化将优化行业格局,而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AI算力等领域的应用则开辟了广阔的增长空间,投资机会聚焦于受益新材料技术突破的公司 [1][2][3][4] 行业供需与政策分析 - 政策强力推动钢铁产能去化,2025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长江经济带禁止在合规园区外新建扩建项目,重点区域严禁新增产能,全国炼铁、炼钢产能置换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5:1 [2] - 国内粗钢产量持续下行,2025年前9月产量为7.46亿吨,同比下降2.9% [37] - 国内钢材需求呈现外热内冷格局,2025年1至10月钢材出口量达9773.7万吨,同比上涨6.36%,而同期钢材进口量同比下降11.87% [60][66] - 房地产下滑速度趋缓,2025年1至9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4.5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9%,但下滑速度较前两年明显放缓 [3][87] - 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2025年前10月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4%,增速高于2023年的6.94%和2024年的4.02% [3][97] - 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2025年前9月中国汽车产量2404.75万辆,同比增长10.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092.2万辆,同比增长29.7%,渗透率达45.42% [103] 新材料应用与前景 - 非晶合金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领域实现突破,广汽埃安夸克电驱2.0电机效率高达98.5%,功率密度达13kW/kg,已应用于量产车型昊铂HL,其非晶材料厚度仅0.025mm,铁损比传统硅钢片下降超50% [106][108][115] - 假设全球新能源汽车均搭载非晶电机,将形成超过80万吨的非晶合金需求 [121][163] - 纳米晶合金是固态变压器(SST)的核心材料,价值占比约15%-20%,受益于AI算力中心对高功率密度供电需求,其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等领域年需求量预计为5-6万吨 [122][126][164] - 碳纳米管导电剂正在加速替代传统炭黑,2024年其在锂电池中的渗透率已超70%,出货量达5.4-5.5万吨 [132] - 固态电池技术迭代将大幅提升碳纳米管需求,半固态电池需求预计为70-120吨/GWh,较液态电池的20-30吨/GWh增长2.5倍以上,单壁碳纳米管因更优性能成为发展方向 [150][157] 重点公司推荐与逻辑 - 河钢资源:铜二期项目设计产能1100万吨,对应铜金属量7万吨以上,预计2026年底全面投产,届时将显著增强公司盈利能力,现有约1.3亿吨、平均品位58%的磁铁矿堆存具备成本优势 [152][153] - 天奈科技: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国内市占率达53.2%,为行业绝对龙头,年产450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在建,预计2026年上半年粉体产能达130-140吨,将受益于固态电池带来的需求扩张 [136][158] - 云路股份:非晶合金薄带全球市占率超50%,国内市占率近70%,年设计产能12.5万吨,同时纳米晶材料将受益于固态变压器的推广 [163][164] - 联科科技:是国内高压电缆用特种炭黑的唯一供应商,其"年产10万吨高压电缆屏蔽料用纳米碳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产能已于2024年6月试生产,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国产替代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