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通信行业在2025年表现出强劲的牛市进攻性,显著跑赢大盘,主要受益于AI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数通市场需求高增[1][16] - 光模块、铜连接、端侧AI和商业航天测运控是2026年通信行业的四大核心投资主线,均处于高景气周期[2][3][11] -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保持高位增长,AI商业化闭环初步形成,持续拉动国内通信产业链需求[40][42] - 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光模块向更高速率演进,铜连接在短距场景性价比优势突出,端侧AI开启规模化应用[56][71][93] 行业年度表现总结 - 截至2025年11月7日,申万通信指数收盘报4,86472点,年内累计收益率达6337%,显著跑赢上证指数(1927%)、深证成指(2870%)和创业板指(4980%)[1][16] - 2025年7-8月通信指数表现突出,区间涨幅达4886%,远超同期上证指数(1201%)和深证成指(2132%)[1] - 2025年前三季度通信行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95万亿元,同比增长322%,单季度增速分别为242%/354%/369%[18] - 行业净利润水平高增,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669%/826%/1168%,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提升,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所改善[18][25] - 通信板块估值提升明显,全年市盈率区间为30-46倍,处于历史高位,但细分领域仍存在配置空间[36] 光通信板块 - 北美四大云厂商(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2025年前三自然季度资本开支合计为71932/88246/97271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24%/670%/653%[2][40] - 英伟达Vera Rubin架构对16T光模块的需求将从Blackwell的1:25提高到1:5,光模块配比进一步提升[2][52] - 光模块行业马太效应明显,竞争格局利好龙头,头部厂商技术优势和供应链关系稳固[56] - 技术路线呈现百花齐放,CPO(共封装光学)和OCS(光交换)可能共存,CPO+OCS组合可降低功耗26倍[62][66] 铜连接板块 - 高速铜缆是算力中心机架内短距离互连的高性价比方案,生命周期有望延续[2][71] - 2029年全球高速线缆(DAC+ACC+AEC+AOC)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7亿美元,2027年底年度出货量将突破2000万条[79] - 全球高速铜缆行业集中度高,2024年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合计为868%[81] - ASIC芯片放量带动铜连接需求增长,2025年柜内连接器中ASIC相关需求占比18%,预计2026年跃升至38%[89] 端侧AI板块 - 端侧AI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不足2000亿元增长至2028年突破19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8%[93][96] - 2023年全球存量消费终端设备达228亿台,智能手机(298%)、智能家居设备(263%)和PC/PAD(176%)构成主要载体[93] - 全球通信模组产业格局重塑,中国厂商强势崛起,2024年移远通信和广和通全球份额分别提升至365%和75%[101] - 汽车电子通信模组市场快速增长,预计全球市场规模从2025年132亿元提升至2029年212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前装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65%[105] 商业航天板块 - 航天测运控系统市场空间广阔,2024年全球销售额预计1179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25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4%[3][114] - 低轨卫星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星座数量爆发式增长,测运控资源供给有限性凸显,行业痛点推高稀缺资源价值[115] - 可回收火箭技术进展迅速,有效降低火箭/卫星成本,带动卫星发射需求,测运控环节有望量价齐升[128] - 行业壁垒高,国内商业测运控公司仅10余家,供需矛盾突出,国际主流厂商包括SSC、KSAT等[117][124]
2026年通信行业年度策略报告:把握AI主线,聚焦万物互连-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