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以来多地官宣隐性债务清零,城投平台退出名单节奏加快;融资平台数量压降超七成,江苏省退出数量居首且以区县级、非发债平台为主,下一阶段“退名单”或集中在高层级发债主体;退名单后新增发债有限但银行流动性支持改善,资产端项目建设放缓、经营职能提升,负债端短期流动性支撑凸显、长期融资功能待修复;市场对城投退名单后信用评估步入显著分化新阶段,可从短期流动性、中期造血能力、长期职能定位审视[1][12][23][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揽子化债”周年成效显著,多地官宣隐性债务清零 - 2025年各地区隐性债务“清零”官宣密集,城投平台退出名单节奏加快,截至2025年10月30日全国70个地区官宣隐性债务清零,包括11个地市级和59个区县级单位,区县级是化债主战场;部分地区披露明确隐债清零目标[1][7]。 融资平台数量压降超七成,有哪些特征 - 平台退出需隐性债务清零、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并完成市场化转型且征得三分之二以上金融债权人同意,隐性债务清零是核心前提,本轮债务置换支持下存量隐性债务清退加快,实现隐债清零的平台会申请退出并转型[10][11]。 - 江苏省官宣退名单主体最多,选取2022年以来447家“退名单”城投分析,江苏省数量占比近七成,以区县级非发债主体为主[12]。 - 下阶段“退名单”工作或集中在高层级发债主体,将样本主体分四类,退出平台从易到难排序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一类和第二类是主力;推测化债优先清理债务关系简单、市场影响小的平台,部分省份区县级城投隐性债务或已大半化解[15][19]。 从资产负债变化看城投转型方向 - 退出名单后新增发债或有限,银行流动性支持边际改善,聚焦27家发债主体,多数主体债券规模变化不大;退名单发债主体负债结构变化,短期借款余额同比大增40.61%,债券余额小幅增长6%,长期借款微降0.72%;退名单主体母公司融资结构也有变化,存量债券较去年年中下降8%,长期借款微增0.8%,短期借款增长37%[23][24]。 - 资产端项目建设步伐放缓,资产经营职能提升,城投企业新增项目投资更审慎,存货规模微增或下降,固定资产同比大幅增长,地方政府注入经营性资产增强平台造血能力,退名单主体母公司固定资产同比增长至48.6%[29]。 - 负债端短期流动性支撑凸显,长期融资功能待修复,短期借款增长显著,已退出名单主体及其母公司短期借款同比分别大增40.6%和36.6%,长期借款增长乏力,新增项目投资审慎、区县级平台功能上收、专项债替代中长期贷款等因素削弱长期融资需求[32][33]。 城投退名单后信用怎么看 - 市场认知趋于成熟,估值和信用资质走向分化,市场反应从初期分歧显著到预期趋同再到基于个体资质精细甄别,未来对退出名单主体信用评估更精细,估值与信用资质分化更显著[33]。 - 信用框架重构,短期看流动性,关注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覆盖程度、可动用银行授信额度和优质可变现资产规模,依赖外部支持;中期看造血能力,审视经营性业务收入占比、盈利质量和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状况;长期看职能定位,判断其在地方经济生态中不可替代性和商业模式可持续性[37][38]。
固定收益点评:退名单后的城投有何变化?
国盛证券·2025-11-13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