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权益市场景气度回升,偏股型公募基金发行显著回暖,权益财富管理市场潜力巨大,券商作为主要参与者将充分受益于其发展红利 [4][9][25][30] 权益市场景气度回升与基金发行回暖 - 截至2025年9月末,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及流通市值分别达到105万亿元和96万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78%和71%,为2022年以来高位 [9] - 2024年第四季度及2025年前三季度,日均股基交易量分别达到20,388亿元和18,723亿元,单日交易量一度达到3.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9] - A股两融余额持续攀升至2.5万亿元,为2015年6月以来的新高 [9] - 2025年1-9月股票+混合类公募基金发行规模4,187亿份,同比大幅增长175%,占总发行量的49% [4][20] - 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平均月新开户数达290万户,较2023年增长48% [9]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必然性与优势 - 证券行业佣金率已从2009年的0.133%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0.019%,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从2008年的70.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7%,转型财富管理势在必行 [31] - 券商在权益财富管理方面具备天然禀赋,包括出色的资本市场投资能力、全面的权益类服务与资产获取能力、强大的研究实力以及优质的客户基础 [33][34][35] - 截至2024年,AB股投资者账户数合计2.4亿户,2015年以来复合增速达10%,为券商发展权益财富管理奠定基础 [35]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三维路径 外部产品代销 - 券商基金代销保有规模市占率从2017年的6%提升至2023年的11% [4][41] - 券商在股票基金和QDII基金销售中优势显著,2023年末保有规模占比分别达到57%和62% [41] - 在权益类基金方面,前100代销机构合计保有规模从2021年末的6.46万亿元下降至2024年末的4.85万亿元,但券商渠道保有规模逆势从9,392亿元增至1.3万亿元,占比由15%提升至27% [47]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券商合计实现代销金融产品收入55.68亿元,同比增长32% [59] 内部产品供给 - 券商向主动管理转型主要有四种模式:设立资管子公司并申请公募牌照、控股或参股公募基金、加强投研能力进行差异化竞争、打造综合平台并注重业务协同 [4][62][66][69][70] - 目前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系有15家,多家券商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较2018年大幅提升,如渤海汇金资管增长48倍、中泰资管增长45倍 [65] - 部分中小券商通过控股、参股公募基金显著提升利润贡献,如兴业证券、西南证券、长城证券、东方证券2024年公募基金净利润贡献比分别为43%、35%、36%、28% [66] 销售端与服务提升 - 券商积极建立线上平台,2025年9月证券类App活跃人数约1.75亿人,同比增长9.73% [73][74] - 打造专业投资顾问队伍是关键,截至2024年底,在证券业协会注册的投资顾问人数达8.7万人,2017年以来平均年化复合增速为11% [78] - 基金投顾业务是转型核心突破口,目前共有29家券商获批试点资格,推动业务从"卖方模式"转向"买方模式" [4][80][81] - 部分券商基金投顾业务发展迅速,如国联民生2025年上半年末保有规模92亿元,同比增长40%;华泰证券2025年上半年末规模达210.37亿元,较年初增长16.36% [81][82]
财富管理系列报告之三:权益财富管理未来可期,券商分享权益财富管理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