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动营养行业深度分析:蓝海波涌,托起全面健康
中原证券·2025-11-13 16:55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同步大市(维持)” [2] 报告核心观点 - 运动营养行业呈现“基数小、增速快”的蓝海特征,中国市场增长远快于全球水平 [5][9] - 行业发展趋势表现为市场持续扩容、消费场景多元化、产品创新加速及渠道融合深化 [5][53] -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已超过国际品牌 [5][34] - 线上渠道已成为市场增长核心,但线下渠道也朝着更专业和更大众两个方向深化 [5][35][39] 市场规模及增长 - 2025年全球运动营养市场规模为1881.32亿元,预计2032年达3064.7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22% [5][8] - 2024年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规模为97.1亿元,预计2030年增至209.3亿元,年均增长11.56% [5][9] - 中国运动人群基数庞大,截至2024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38.5%,对应约5.39亿人 [11] - 2025年7月全网运动健康APP活跃用户规模达6778万,头部APP用户规模超2500万,属于高粘性付费人群 [11] 产品分类与细分市场 - 运动营养产品按国家标准分为两大系列六个类别:按特征营养素分为补充能量类、控制能量类、补充蛋白质类;按运动项目分为速度力量类、耐力类、运动后恢复类 [12][17] - 补充能量类产品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2024年销售规模662.7亿元,预计2033年达138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6% [19] - 在中国市场,能量补充类产品是最大细分品类,2023年消费占比达45% [19] - 运动恢复类产品在中国市场渗透率为14.3%,在马拉松等赛事期间销量较平日增长300% [21] 消费群体分析 - 消费群体可分为专业群体(如运动员、健身爱好者)和健康追求者(如职场人士、老年人),后者已成为消费市场主导力量 [27] - 健身爱好者年均购买运动营养产品次数高达11.7次 [27] - 消费主力军为25至45岁青壮年,占比超80% [28] - 不同层级城市消费特征差异显著:一线城市消费者依赖专业评测和用户口碑,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偏好高性价比产品,四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重视基础营养和传统食补 [28]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合计约25% [5][32] - 中国市场集中度高,2024年CR3达70%,头部企业包括西王食品(份额约30%)、康比特(份额25%)、汤臣倍健(份额15%) [5][34] - 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40%降至2024年的30% [5][34] - 市场竞争模式主要分为研发与产业链型(如Glanbia)、产品与营销创新型(如BellRing Brands)、渠道与模式驱动型(如安利、汤臣倍健) [5][31] 销售渠道分析 - 线上渠道是增长核心,2025年线上销售占比达65%,其中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贡献主要销售额 [41][45] - 线下渠道占比35%,其中健身房销售占比达50%,药店占比16%,商超便利店等占比24% [41][45] - 社交内容电商增长迅猛,2024年销售增长超50%,同期天猫增长50.5%,京东增长26.2% [43] - 线下专业渠道如健身房和体育用品店保持15%的稳定增长水平 [43] 政策与标准环境 - 行业受全民健身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等多重政策推动,发展环境积极 [48] - 核心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明确产品分类及技术指标 [49] - 新标准《运动营养品功效评价程序和方法》(TY/T 5002–2025)将于2026年实施,推动行业向“功能有效”升级 [49] - 2025年GB 24154新版本公开征求意见,拟允许使用的氨基酸种类从4种增至12种,并新增“骨关节恢复类”产品 [51]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A股涉足运动营养的上市公司,包括康比特(920429)、汤臣倍健(300146)和西王食品(000639) [5][54] - 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在付费健身人群中的渗透率仅14.3%(约1000万人),对比欧洲市场(占全球份额26.74%),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