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可回收火箭将极大促进卫星组网
华西证券·2025-11-13 20: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1] 报告核心观点 - 商业航天是11-12月最具预期差的板块 [4] - 可回收火箭技术若首飞成功将解决商业航天的最大瓶颈即火箭成本问题 [4] - 一个低成本、高频次、规模化的中国太空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4] - 可回收火箭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有望将发射成本下降30%-50% [5] -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次产业革命将彻底改写人类进入太空的门槛并带动卫星互联网、太空制造、深空探索等新兴产业发展 [6] 事件概述 - 中国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计划于2025年11月中下旬首飞其采用“不锈钢+甲烷”组合目标是将发射成本降至每公斤20000元以内基本与SpaceX猎鹰9号(约3000美元/公斤)相当 [3] - 2025年10月用于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海上回收系统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式开工建造预计2026年底交付将为中国商业火箭提供海上回收的公共服务平台 [3] 行业技术发展与竞争格局 - 202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可回收技术的“验证元年”下半年进入密集飞行测试阶段 [5] - 中国民营可回收火箭公司根据技术成熟度可分为四个级别 [7] - I级(准入轨阶段):代表公司包括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天兵“天龙三号”预计可在2025年实现轨道级回收首飞 [7] - II级(子级验证阶段):代表公司包括深蓝“星云一号”、东方“引力一号”距离轨道级复用还需多轮子级验证 [7] - III级(动力技术验证阶段):代表公司包括星际“星河二号”、中科海“力箭一号”正在验证差异化推进和复用可行性 [9] - IV级(概念与早期研发阶段):代表公司包括智神星河“星曜一号”、箭元“元行者一号”尚未形成完整飞行器原型 [9] - 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实现高频复用、极致降低成本以及建立可持续的商业生态 [6] 重点公司分析(蓝箭航天) - 蓝箭航天是国内领先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构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中心的“研发、制造、试验、发射”全产业链条 [9] - 2025年6月20日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顺利完成验证了全系统的匹配性与流程合理性 [10] - 2025年4月15日蓝箭航天第100台天鹊系列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线标志着其在火箭动力系统领域成功实现从“单台突破”到“批量制造”的跨越 [10] - 2024年12月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对蓝箭航天投资9亿元 [10] - 2025年7月25日公司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IPO进程 [11] 受益标的梳理 - 普天科技:深度参与“三体计算星座”项目在星间+星地链路、卫星载荷、地面站建设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协同推进“星缆计划”为“东数西算”提供天基算力传输支撑 [12] - 霍莱沃:卫星测量领域核心厂商商业航天领域订单高速增长产品线已拓宽至整星测量系统、光学测量系统等 [12] - 国科军工:国内少数从事导弹(火箭)固体发动机动力模块产品科研生产的企业投资343亿元建设航天动力项目实现向发动机总装企业转型其技术可满足低空卫星发射的低成本要求 [14] - 上海瀚讯:千帆星座通信分系统供应商及G60星座载荷相关通信设备的核心承研单位之一负责研制卫星通信载荷、信关站、终端等关键设备 [14] - 臻镭科技:卫星互联网核心芯片及元器件供应商2024年一半收入来自卫星通信产品覆盖遥感卫星和商业低轨卫星已根据客户需求备货计划2025年交付 [15] - 其他产业链标的: - 星载芯片:紫光国微、复旦微电、铖昌科技 [16] - 星载计算机:智明达 [16] - 卫星射频连接器:陕西华达 [16] - 激光通信:航天电子 [16] - 火箭材料:楚江新材 [16] - 遥感数据处理:航天宏图、中科星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