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我国绿证市场正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包括凸显绿电环境价值、明确高耗能企业责任、破解绿电消纳难题、实现成本转移以及提升国际认可度 [3] - 绿证市场未来交易规模可观,预计2026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达132.40亿元,且随着国内外需求增长,绿证价格有望上涨 [4] - 绿证的国际认可度正在提升,特别是RE100已无条件认可我国绿证,但欧盟碳关税目前仅有条件认可绿电,不认可绿证 [4][73] 绿证基本概念与市场机制 - 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和消费凭证,1绿证=1兆瓦时,由国家能源局核准颁发,有效期2年,仅可交易一次 [3] - 绿电/绿证交易分为“证电合一”(交易绿电附赠绿证)和“证电分离”(单独交易绿证)两种模式,2025年1-9月全国单独交易绿证均价为4.99元/个 [3] - 目前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处于“碳电分离”状态,使用绿电或绿证无法在碳市场进行碳配额抵扣 [3] - 绿证的闭环运行机制包括建档立卡、绿证核发、绿证交易、绿证应用、绿证核销五个环节 [3][26] 绿证市场发展现状与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全国累计核发绿证70.62亿个,2024年同比增长21.45倍;累计交易绿证10.82亿个,其中2025年前三季度交易量达5.29亿个 [3] - 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完成率达95%,绿证核发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风能核发占比最高(40.77%) [3][31][38] - 绿证交易以证电分离(单独交易)为主,占比约57%,且以跨省交易为主(占92.32%),有效促进绿色资源全国优化配置;证电合一交易则以省内交易为主(占89.64%) [39][47][51] - 绿证消费主体以制造业为主,占比高达68.59% [53] 强制消纳政策与需求驱动 - 国家对各省级行政区及高排放行业(如电解铝、钢铁、水泥、多晶硅、新建数据中心等)设定了强制绿电消纳权重比例要求,且比例逐年提升,未达标企业需购买绿证补足差额 [3][55][56] - 例如,2018-2026年间,四川、云南、青海的强制消纳比例提升超过50%;新建数据中心的绿电消纳要求统一为80% [3][57][59] - 这些强制性的消纳要求是驱动绿证市场需求释放的核心动力 [4][62] 市场规模与价格预测 - 基于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保持一致等假设,报告预测2025年、2026年核发绿证数量分别约为36.16亿个、38.98亿个,对应可交易绿证数量分别约为24.61亿个、26.53亿个 [4][60] - 预测2025年、2026年绿证市场交易规模分别约为122.83亿元、132.40亿元 [4][60] - 绿证均价从2024年的5.59元/个下滑至2025年1-9月的4.99元/个,主要原因是政策明确绿证有效期导致存量绿证增多;未来随着国内外需求增长,价格有望上涨 [4][62] 国际认可度与外部影响 - 欧盟碳关税(CBAM)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征收,覆盖水泥、铝、化肥、电力、氢能、钢铁六大高碳行业,目前仅有条件认可我国的绿电(需物理直连或签署PPA),但不认可我国的绿证 [4][67][71][73] - 国际倡议组织RE100已无条件认可我国绿证,随着国内碳足迹规则完善和碳数据质量提升,我国绿证的国际认可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4][7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支持绿证市场发展,如《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设定了到2027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 [15][21] - “十五五”规划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绿证市场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支持 [16][18] - 促进绿证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措施涵盖市场供给、消费需求、交易机制、应用场景和国际化等方面 [19][20]
碳市场系列研究报告之五:我国绿证将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
申万宏源证券·2025-11-15 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