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2025年11月14日港股市场整体调整,恒生科技指数领跌,大市成交额达2327.9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128.87亿港元 [1][5] - 日本存储巨头业绩不及预期引发对全球半导体需求复苏的担忧,拖累硬科技板块,而日常消费零售板块因权重股亮眼财报逆势上涨,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 [1][5] - 展望未来,AI科技与新消费、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以及信用扩张与AI产业业绩兑现被视为港股可能创新高的三个方向 [5] 市场表现总结 - 港股主要指数普遍回调:恒生指数跌1.85%至26572.46点,恒生科技指数跌2.82%至5812.8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2.09%至9397.96点,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跌0.92% [2] - A股市场亦调整:上证指数跌0.97%,沪深300指数跌1.57%,万得全A跌1.27%,红利指数跌0.58% [2] - 行业表现分化:中信港股通一级行业中,农林牧渔涨1.03%、计算机涨0.03%领涨;商贸零售跌3.88%、有色金属跌3.56%、国防军工跌2.81%领跌 [2] - 概念板块表现:CAR-T指数涨4.72%、AI医疗指数涨2.98%、智能医疗指数涨2.60%领涨;汽车电子指数跌4.81%、影视传媒指数跌4.75%、铁矿石指数跌3.97%领跌 [2] 驱动因素分析 - 外部环境因素:日本首相涉华错误言行引发外交交涉,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截至11月14日市场对12月10日降息概率预期为49.6%,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5] - 行业层面影响:日本存储巨头季度调整后净利润大幅下降,引发对存储芯片需求复苏力度的担忧,拖累Wind香港半导体及硬件设备等硬科技板块同步下行 [5] - 结构性机会:Wind香港日常消费零售板块逆势上涨,主要受板块权重股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著超出市场预期提振,其营业收入与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均表现亮眼 [5] 未来展望 - AI科技与新消费:参考日美经验,AI科技与新消费领域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有望带动港股市场上涨 [5] - 南向资金流入: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边际定价能力不断上升,若中债利率在ERP模型中权重上升叠加国内低利率环境,将促使更多资金配置港股市场 [5] - 信用扩张与业绩兑现:中国在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过程中,若美国进一步降息改善全球资金流动性,同时AI产业业绩得以兑现,将为港股市场提供上涨动力;在信用扩张前,“反内卷”政策加速供给端出清,相关行业底部反弹后有望补齐牛市“短板” [5]
1114 港股日评:港股整体调整,恒生科技承压-20251115
长江证券·2025-11-15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