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互联网的变化与机会:AI加速巨头提升商业化效率
国信证券·2025-11-16 11: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AI驱动港股互联网巨头进入成长新阶段,从价值修复转向成长驱动 [3] - 国内互联网巨头变现率较海外存在明显差距,AI技术是提升变现效率的关键工具 [3] - 预计AI将持续助力互联网巨头提升变现效率,2026年或成为AI Agent与生态协同的元年 [3] 港股互联网所处阶段 - 恒生科技指数自2024年2月以来累计上涨99%(截至11月13日),当前板块TTM估值约23倍PE,处于历史31%分位,而纳斯达克指数为41倍PE [3][6] - 2024年巨头的股价上涨主要由估值修复和盈利驱动,例如腾讯在2024年3月20日宣布1000亿港元回购计划时,市值对应经调整净利润为13倍,处于历史最低水位 [3] - 进入2025年,巨头的上涨叙事逐步切换至AI,从价值角度回到成长新阶段 [3] - 互联网板块多数公司经营提效明显,例如腾讯经调净利润增速从2023年的5%提升至2024年的8% [10] 国内互联网巨头变现率较海外仍有明显差距 - Meta单用户变现程度超过腾讯,2025年二季度腾讯国内季度用户ARPU为131元,而同期Meta北美用户ARPU为75美元(约532元),Meta的ARPU约为腾讯的4.1倍,超过中美购买力平价差距(2023年美国GNI是中国GNI的3.3倍)[17] - Meta体系内产品的广告加载率显著高于国内,例如INS Feed广告加载率在30-35%,Stories在40%以上,Reels约20%以上,而腾讯视频号广告加载率在4%左右 [17] - 亚马逊整体佣金及广告货币化率近30%,而国内抖音电商、拼多多、淘天的货币化率分别为10%、5%、4%,整体差异达3-7倍 [22] - 佣金货币化率差异更为显著,亚马逊佣金货币化率为18.5%,而抖音电商、拼多多、淘天分别为3%、4%、8%,差异在10倍甚至20倍以上 [21][22] AI对B端和C端变现率的促进 - 在C端,大模型能提升广告系统对用户意图的理解准确度,通过提升内容理解、多模态特征、排序精准度和生成式推荐新架构来提升广告推荐精准度和变现效率 [24][25] - GPU替代CPU可提升推荐模型性能,通过并行计算能力提升模型承载力、处理更复杂的模型和特征工程,并提高用户序列长度和计算准度,从而提升广告收益 [27][29] - 腾讯广告平台从CPU转向GPU,2024年中上线新算法系统(腾讯广告3.0),新投放系统已覆盖95%的广告投放,助力行业大盘整体投放稳定性提升26%,达成率提升8.7%,起量率提升207% [37] - 2025年第二季度,腾讯营销服务收入为358亿元,同比增长20%,增长主要来自AI部署带来的更高点击率以及微信小店和小游戏带来的更完善闭环交易活动 [32] - 在B端,AI显著拉动海外巨头云业务收入增长,且当前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3][52] - 海外资本开支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显著加速,国内整体资本开支规模增长从2024年中旬开始,由于低基数增幅更为明显 [3][65] - 需求端强劲,海外云厂2025年第三季度剩余履约义务(RPO)对比2022年末增长金额为7750亿美元,而同期AI带来的资本开支增量未能满足当前需求的50%,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69][71] 巨头AI布局与展望 - 腾讯通过AI赋能广告和游戏业务,并推出腾讯元宝等AI应用,远期探讨微信有望从社交软件转化为底层操作系统,打造AI Agent新形态的流量入口 [37][43] - 阿里巴巴推进全系产品AI化,2025年第三季度逐步进入产品释放期,核心流量入口淘宝围绕电商在2C侧打造导购助手,2B侧推出Agent产品 [46][48] - 美团AI布局以场景驱动为核心,自研大模型LongCat,并推出2B的AI编程智能体NoCode和2C的AI生活小秘书App“小美” [51] - 2026年被认为是巨头AI Agent与生态协同的元年,AI将继续加速港股互联网的主业发展并带来新的商业化机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