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宏观形势展望:向“改革”要红利
申万宏源证券·2025-11-16 17:46
2025年经济回顾与积极变化 - 疫后“疤痕效应”退潮,居民端人流和部分商品价格筑底改善,企业端应收账款增速快速回落[2] - 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缓解,2020至2025年9月民企应收账款较2019年底增加5.5万亿元,增幅126.4%,但2025年下半年增速从高点回落2.2-3.4个百分点[25] - 出口结构优化,2025年三季度对美出口占比下降约3.2个百分点至11.4%,对非洲等地占比提升,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占比上升[31][32] - 新阶段“供给侧改革”框架成型,2025年赤字率突破3%达4%,并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以扩大投资[37] 经济症结与政策应对 - 宏微观“温差”成为2022年后常态,企业盈利与经济增速脱钩,居民就业与收入承压[44][48] - 政策着力破解经济“循环”阻滞,通过“反内卷”、清理账款、发展服务业和地方化债等措施[3][57] - 地方化债加速,2025年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规模达1.2万亿元,超出年初规划,对投资资金产生“挤出效应”[63] 2026年改革展望与增长路径 - 2026年作为“十五五”开局年,改革将全面加速,向“改革”要红利成为核心主题[4][68] - 经济增速有底线要求,为实现2035年目标,2025-2035年名义GDP增速需达4%左右[69] - 产业调整思路清晰,强调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传统产业升级和服务业开放,科技领域将采取超常规措施抢占制高点[72][77] - 内需方面,“疤痕效应”退潮和扩内需政策有望推动消费筑底改善,化债力度加大缓解投资“挤出效应”[5] - 外需展现韧性,受益于美欧日扩张性财政政策、中美关税冲突缓和及新兴市场工业化进程,出口结构持续优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