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2026年环保行业投资策略应聚焦于三大主线:市政环保板块的红利属性因现金流改善、化债推进及水价调整而强化,其盈利稳定性和分红潜力凸显;交通部门减碳政策的全面启动,特别是欧盟RED3等政策的落地,将驱动生物柴油产业链需求显著增长;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为市政环保领域带来二次增长机遇,尤其是在固废处理与AIDC(智算中心)、无人环卫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有望显著提升相关公司的利润和回报水平 [2][4] 分项总结 市政环保红利属性强化 - 市政环保业务(水务、固废)具有需求稳定、特许经营模式(25-30年)的特点,盈利模式稳定 [10][11] 成本构成中折旧摊销占比较高,例如供水业务折旧摊销占比37%,污水业务占比40%,垃圾焚烧占比30% [12][14][16][18] - 水价调整加速推进,自2024年1月以来多地已上调水价,典型城市如广州中心城区居民一阶水价最终涨幅达29% [19][20][21][22] 水价上涨为水务公司带来可观利润弹性,测算显示,在水价提升10%/20%/30%的情景下,部分公司如绿城水务的利润弹性可达94%/188%/281% [23] - 伴随行业成熟,资本开支(Capex)下降,自由现金流改善,带动分红率提升,例如军信股份的分红率从2022年的79%提升至2024年的95% [25] 在降息背景下,历史债务规模较大的公司如光大环境、首创环保等将直接受益,测算显示降息50个基点可为绿色动力带来10%的利润弹性 [24] - 重点推荐瀚蓝环境、兴蓉环境、绿色动力、军信股份、永兴股份、洪城环境、海螺创业、光大环境、粤海投资等红利资产 [4][26] 交通部门减碳与生物柴油产业链 - 欧盟RED3政策将交通部门减碳范围从道路扩展至航运和航空,目标为2030年交通领域可再生能源份额达到29%或温室气体强度削减14.5% [32][33][34] 政策驱动下,欧盟道路生物柴油总消费量预计将从2024年的1440万吨增长至2030年的2712万吨,其中废物基生物柴油空间预计从692万吨增至1403万吨 [35] - 航运领域,IMO的CII机制、欧盟FuelEU Maritime及碳市场(ETS)共同推动减碳,生物柴油作为即插即用的低碳燃料,是存量船舶减碳的核心措施 [4][36] 欧盟框架下,船舶使用VLSFO(极低硫燃料油)的合规成本在2025年/2030年/2040年分别达741/953/1649美元/吨,推动低碳燃料需求释放 [37] 新加坡港口生物柴油加注量从2022年的14.02万吨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88万吨 [42][43] - 航空领域,欧盟及英国提出2025年添加2%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开启SAF元年,2027年CORSIA机制进入强制阶段将进一步提振需求 [4][47][48] 全球航煤年消费量约3亿吨,SAF是核心减排方式 [49][50] - 生物柴油产业链公司建议关注卓越新能、山高环能、嘉澳环保、海新能科等 [4][53][55][56] AI赋能驱动二次增长 - AI驱动的智算中心(AIDC)发展面临能耗约束,而垃圾焚烧提供的绿电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且项目多位于城市周边,具有区位协同优势,可有效助力AIDC发展 [61][62] 政策要求到2025年底,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需超过80% [61] - 垃圾焚烧与AIDC协同可显著改善利润和现金流,测算显示,一个1000吨/日的垃圾焚烧项目匹配10MW数据中心,在直接供能模式下可使项目净利润增长83%,ROE从10%提升至19%;在供能+机柜租赁模式下,净利润可增长146%,ROE提升至17% [4][64][65][66][68][69] - 实际案例已落地,如浦发环保利用黎明垃圾焚烧厂建设绿色数据中心,设计算力达12700 PFLOPS [70][72] 军信股份、旺能环境、伟明环保、瀚蓝环境等多个公司正快速推进相关项目 [4][70][74] - 无人环卫领域,环卫及物业从业人数约875万,人工成本占环卫公司运营成本约61%,老龄化和成本上升推动无人化发展 [75][76][77][78] 地方政策积极鼓励,如广州规划2026年自动驾驶环卫车达到1000台 [79] 参照无人物流发展,无人环卫放量可期,建议关注劲旅环境、盈峰环境、汉嘉设计、宇通重工、玉禾田等公司 [4][80]
2026年环保行业投资策略:市政环保红利属性强化,双碳+AI引领板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