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生命科学上游行业景气度上行
招银国际·2025-11-17 16: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国生命科学上游行业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中国生命科学上游行业正受益于下游医药研发支出增长、创新药融资复苏以及中国创新药出海热潮等多重积极趋势 [1][4] - 国产替代仍具备可观空间,将长期驱动国内上游行业的增长 [1][4] - 国内上游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已在部分细分领域缩小与海外巨头的技术差距,并持续获得市场份额 [1][4] 行业景气度驱动因素 - 下游研发支出增长:中国10家主要大型药企合计研发投入从2023年的29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1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 [6][7];10家头部生物科技公司合计研发投入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1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 [11][12] - 创新药出海爆发:2025年前10个月,中国创新药出海总交易金额和首付款占全球同期交易规模的38%和50%,显著高于2020年的5%和3% [4][18][25];2025年出海总金额已达115亿美元 [19] - 融资环境复苏:中国3Q25创新药融资额同比大幅增长443.6% [4][24];全球创新药融资在3Q25同比增长8.6% [4][17] - 资本开支反转:中国主要CXO公司的资本开支下滑趋势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明显反转,同比增长12.4% [4][13][15] 国产替代现状与空间 - 整体格局:全球生命科学上游由欧美巨头主导,中国行业呈现“小而散”的格局 [4];部分中国公司在2019-2024年间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远超欧美同行(低于10%) [4] - 细分领域替代率:培养基国产化率在2021年已提升至33.7%,远高于疫情前的20% [4][30];色谱介质国产份额超过50% [28];高端仪器如质谱仪的国产化率仅约10% [4][28] - 国内公司增长:国内主要上游公司在2024年的收入规模介于4200万美元至12亿美元之间,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最高达44% [27] 本土企业竞争优势 - 技术投入:头部中国上游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的平均研发费用率为13.0%,超过疫情时期水平 [4];国内前10大上游公司合计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13% [31][33] - 具体技术案例:纳微科技在色谱填料/层析介质领域的产品性能优异,部分指标甚至超过国际品牌 [4] - 成本与政策驱动:集采等政策压力促使本土医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为国产厂商带来机会;地缘政治风险强化了高端设备的国产替代需求 [4] 重点公司财务概览 - 国际巨头:赛默飞(TMO US)市值2174亿美元,2024-2027年预计收入复合年增长率5.1%,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6.2% [2] - 国内公司高增长:纳微科技(688690 CH)市值17亿美元,2024-2027年预计收入复合年增长率21.3%,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62.4% [2];奥浦迈(688293 CH)市值9.41亿美元,2024-2027年预计收入复合年增长率29.7%,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183.1% [2];诺唯赞(688105 CH)市值13亿美元,2024-2027年预计收入复合年增长率14.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