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港股行业比较投资策略:乘势外资东风,锚定核心资产
申万宏源证券·2025-11-17 22:12

好的,这是对提供的策略研报《乘势外资东风,锚定核心资产——2026年港股行业比较投资策略》的关键要点总结。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2026年PPI同比改善将带动中国企业盈利回升,成为驱动外资回流中国资产的核心动力[3] 外资本质上是在买入基本面改善的资产,重点交易ROE环比回升的趋势[3] 基于此,报告看好港股在全球视野、亚太视野及AH对比下的核心资产投资机会,尤其关注ROE有望环比提升的行业[3] 基本面分析 汇率、PPI与企业盈利的关联性 - 历史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与PPI同比增速高度正相关,PPI回升阶段常伴随人民币升值,反映中国经济回暖带动外资流入[3][7] 2015年以来的四轮汇率升值周期中,A股在四次升值期间均上涨,港股在前三次升值期间亦上涨[3][12] 在升值阶段,港股表现相对较好的结构为互联网和具有复苏预期的顺周期板块[3][13][15] - 国内PPI同比增速回升阶段,A股ROE和港股通ROE均有明显改善,显示PPI与企业盈利存在正相关关系[3][16] 2025年三季报显示A股ROE(TTM)已底部企稳,港股通(非金融)ROE于2024年底企稳,预计2026年将随PPI回升持续改善[3] 港股通盈利状况与结构特征 - 2025年上半年港股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1.4%,环比2024年下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2%,环比下降3.9个百分点[22] 港股通非金融部分归母净利润增速为7.2%,环比上升2.2个百分点,利润改善主要来自AI方向的互联网平台、电子、新消费和医药等新经济领域[22] - 2025年上半年港股通ROE(TTM)为6.9%,环比持平;非金融部分ROE(TTM)为6.4%,环比上行0.1个百分点,已连续改善一年[25] ROE的改善主要得益于销售净利润率(TTM)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11.0%,尽管资产周转率(TTM)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40.7%[25] 外资投资偏好分析 - 外资投资审美高度关注盈利能力,北向资金在A股的投资显示,剔除综合行业后的3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4个行业的ROE(TTM)变化与陆股通持股占比变化高度相关[3] 港股通投资也呈现类似规律[3] - 在统一行业分类下,已有超30个申万二级行业的第一大市值公司为港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科技生态位、高端制造业、特色消费和优质高股息板块[3][49] 市场结构与估值分析 外资参与度与估值变化 - 2025年港股IPO活跃,外资参与度明显上升,截至2025年11月14日,2023、2024、2025年外资基石投资者占比分别约为41.6%、40.4%、59.7%,合计投资金额分别约为64亿港元、110亿港元、311亿港元[4][58][60] 外资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的国际资管机构,以及中东主权基金和东南亚家族办公室[60] - 2025年以来A-H溢价持续收敛,反映外资对港股核心资产关注度提高[4][52] 部分代表性公司如宁德时代、招商银行、恒瑞医药等在港股的估值高于A股[4][55]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处于合理水平[4] 内资配置空间 - 2025年南向资金话语权上升,截至公募基金三季报,主动权益公募基金(可投资港股)的港股持仓约为28%,主投A股同时可投港股的持股仓位约为26%,距离理论极限仓位仍有空间[4][81] 行业比较与投资机会 全球及亚太视野下的优势行业 - 报告重点看好2026年港股ROE有望环比提升的行业[3]: - 全球视野(竞争优势较强):电力设备、CXO(需求改善、全球市占率较高)[3] - 亚太视野(替代性资产较少):互联网(AI产业链核心资产、国产替代)、周期(反内卷见效、提价)[3] - AH对比(港股更占优):非银金融(基本面改善、估值折价)[3] 港股通与A股行业ROE比较 - 2025年上半年,港股通在科技TMT(ROE为8.2%)、医药(ROE为6.8%)、制造(ROE为6.8%)等板块的ROE高于A股对应板块;A股在周期、金融地产、消费等板块的ROE高于港股通[62] 港股通消费板块ROE为11.0%,环比改善1.2个百分点,呈现量价齐升[62] 行业景气与交易特征 - 2025年上半年,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开发)、轻工制造、房地产、半导体、医疗服务、生物制品等行业收入及利润增速均边际改善[64][66] 轻工制造、商贸零售、计算机等行业呈现量价齐升[68][70] - 港股行业连续表现不佳(年度收益率倒数3名)最长持续3年,当前必需消费已连续3年排名靠后(2023-2025年),可能是2026年的赔率方向[4] 新消费板块近期港股主动卖空比例有所上升,短期存在扰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