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美容护理行业在经历回调后于2025年上半年回暖,预计2026年将迎来增速提升,投资逻辑围绕“品牌端成长为王”和“上下游边际改善”展开[1][3] - 化妆品领域国货品牌通过4P策略(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全方位突围,预计在行业整合阶段逆势增长,重点关注多品牌矩阵完善、GMV高增长的标的[3][20][37] - 医美产业链上游技术壁垒高,国货药械公司在玻尿酸、胶原蛋白、肉毒素等细分赛道全面布局,有望超越外资成为轻医美主要竞争者[3][66][69] - 电商代运营板块通过业务转型、自有品牌孵化和AI赋能重塑增长曲线,业绩实现困境反转[3][89][90] 板块综述 - SW美容护理指数在2025年上半年最高涨幅超15%,成为新消费重点板块;下半年因需求疲软和交易层面影响跑输大盘,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受板块轮动和消费效应带动增速再提[3][6][9] - 2025年年初至今板块累计涨幅为5.7%,在消费行业中处于中游水平,个股表现分化显著,涨跌幅区间为-22%至149%[10][12][13] - 行业呈现“成长为王”特性,业绩高增长且增速向上的公司估值倍数快速正反馈,反之则面临双杀,2020年以来部分标的经历股价V型反转[14][17] 化妆品行业分析 - 护肤和彩妆市场规模告别高增长阶段,2020-2024年护肤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仅0.1%,彩妆为1.0%,行业进入出清整合阶段,香氛、婴童用品等细分赛道仍保持较高增长潜力[23][24] - 国货品牌持续崛起,护肤市场国货市占率从2015年的14%提升至2024年的33%,彩妆市场从23%提升至34%,但国际品牌仍占据约50%份额,替代空间巨大[25][27][30] - 头部国货公司通过品牌矩阵建设应对市场周期,上美股份、珀莱雅、上海家化等公司在护肤、彩妆、个护等多品类布局,对标国际龙头欧莱雅和宝洁[31][37][38] - 产品端国货大单品建设方法论成熟,珀莱雅双抗精华已迭代至4.0版本,并通过横向延展和纵向延伸完善产品家族;上美股份红白蛮腰系列表现突出,产品结构持续多元化[40][42][45][47] - 渠道端线上流量快速变迁,抖音和天猫成为品牌必争之地,韩束和珀莱雅分别占据抖音和天猫护肤销售榜首,未来关注即时零售和视频号直播等新兴渠道[48][50][52][55] - 国货公司通过港股IPO、出海和投资并购提升国际影响力,珀莱雅、贝泰妮等公司通过收购彩棠、伊菲丹等品牌完善矩阵,行业整合加速[57][58][59] 医美行业分析 - 医美产业链上游耗材生产商毛利率高达90%,因技术壁垒和资质壁垒高,中游医美机构竞争格局分散[66][68] - 再生材料赛道迎来新品上市潮,爱美客的濡白天使、四环医药的少女针等产品拿证,市场由蓝海转向红海,品牌通过细分化产品应对竞争[69] - 胶原蛋白赛道备受期待,锦波生物薇旖美/薇莱美关注度最高,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产品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获批,技术壁垒较高[70][73] - PDRN成为医美新热门赛道,乐普医疗的三文鱼针处于临床III期,预计2026年获批,成分从鲑鱼提取拓展至植物、微生物和合成生物方向[74][76] - 肉毒素市场现有6款合规产品,爱美客代理的Hutox(橙毒)和华东医药代理的ATGC-110预计2026年上市,带来价格带和治疗部位差异化竞争[77][80] 电商代运营分析 - 代运营板块通过TP模式、CP模式和自有品牌结合模式实现业务转型,水羊股份、若羽臣等公司业绩迎来第二春[89][90][91] - 水羊股份采用“自有品牌与CP品牌双业务驱动”模式,收购伊菲丹等高端品牌,代理超50个国际品牌,高端化与全球化转型加速[92][95] - 若羽臣成功打造高端家清品牌“绽家”和保健品矩阵“斐萃”,2025年第三季度自有品牌营收同比增长344.5%,占比突破55%[96][99] - 青木科技从服装代运营拓展至潮玩赛道,合作Jellycat与泡泡玛特,品牌孵化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100][104] - 壹网壹创通过AI赋能产业链,优化业务结构,签约泡泡玛特等品牌拓展品类矩阵,业绩迎来边际改善[105][108] 公司投资概述 - 核心推荐标的包括毛戈平、上美股份、珀莱雅等品牌矩阵完善、GMV高增长的公司,以及上海家化、丸美生物等业绩边际改善的标的[3][110] - 医美领域重点看好研发拿证壁垒高、盈利能力强的上游公司,推荐爱美客,建议关注朗姿股份、四环医药[3][80] - 电商代运营和个护自有品牌推荐若羽臣、水羊股份,建议关注壹网壹创、青木科技[3][89][100]
2026年美容护理行业投资策略:品牌端成长为王,上下游边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