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金融”系列专题研究(一):行业拐点已至,金融是AI应用落地的绝佳“试验田”
海通国际证券·2025-11-18 15:2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AI+金融”行业持积极看法,认为行业拐点已至,AI应用落地加速已是必然[1][3][7] 核心观点 - 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需求与大模型技术特性高度契合,是AI应用落地的绝佳“试验田”[1][3] - 2025年DeepSeek R1的发布助推通用模型推理能力跃迁和成本锐减,并实现模型开源,成为金融机构本地化部署AI的行业拐点[1][3][7] - AI应用已在各类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领域以及中后台场景中加速渗透,未来AI有望重构金融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3][7] - 行业内驱(IT支出扩张)与政策外驱共振,金融AI落地加速已是必然[3][1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金融信息服务、第三方支付、银行IT、证券IT、保险IT等细分领域[3][8][9][10][11] - 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相关标的包括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指南针[3][8] - 第三方支付领域重点关注新大陆、新国都,相关标的包括拉卡拉[3][9] - 银行IT领域重点关注宇信科技、京北方、广电运通、神州信息、中科金财、高伟达、天阳科技,相关标的包括长亮科技[3][9] - 证券IT领域重点关注恒生电子、金证股份、顶点软件[3][10] - 保险IT领域重点关注新致软件、中科软[3][11] 行业驱动力分析 外部驱动力 - 大模型技术特性与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需求高度匹配,金融行业属于数据、信息密集型产业[14][18] - 顶层设计驱动金融机构向“人工智能化”转型,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20][23] - 2025年5月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发表署名文章,提出要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3][23] 内部驱动力 - 金融机构IT支出持续扩张,2023年我国金融机构科技投入总规模达到3598亿元,同比增长9.8%[25] - 2024-2028年预计市场整体将以约13.3%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2028年国内金融机构的科技投入规模或将突破6500亿元[25] - 2024年中国金融行业AI and Generative AI投资规模达到196.94亿元,到2027年将达到415.48亿元,增幅达到111%[25] - 2024年金融行业大模型相关招投标明显加速,全年共有133个大模型中标项目,披露中标金额总额为23961万元[27] 技术路径与发展趋势 通用模型+金融语料 - 当前AI与金融的结合主要有两条技术路径:通用模型结合金融语料训练和金融垂类大模型[36] - 推理大模型具备长思维链,解决复杂金融问题的能力更强,可实现推理过程显性化[40][41] - DeepSeek R1在2025年1月发布并同步开源,性能比肩OpenAI o1的同时大幅降低算力成本[45] - 2025年5月DeepSeek R1完成小版本升级,在AIME 2025测试中准确率由旧版的70%提升至87.5%[48] 金融垂类大模型 - 金融垂类大模型更专注更懂金融,更适合解决金融行业的具体问题[63] - 2024年12月度小满开源业内首个金融行业推理大模型轩辕-FinX1,在金融评测基准上表现优于一流通用大模型[64] - 2025年7月蚂蚁数科发布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Fin-R1,基于金融实际应用场景原生[67][68] AI智能体发展趋势 - AI智能体尤其是多智能体协作已成为未来重点研发方向[3][77] - 目前25.0%的银行、22.2%的证券公司、13.6%的保险公司正在采用智能体技术[78] - 多智能体系统适用于复杂、动态的金融环境,在量化金融与投资分析等场景具有优势[82][87] 市场应用与落地情况 - 银行类机构发起的大模型相关采购项目数量最多(71个),占比达到53%[27] - 应用类项目数量最多(82个),占比62%,表明金融机构关注大模型技术在具体业务场景中的落地[27] - 多家金融机构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部署和应用,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广发证券、人寿财险等[5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