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AI教育凭借低成本、个性化特征有望破解教育行业“大规模、低成本、个性化”的不可能三角 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2] - 中高考改革、普高扩招等政策响应国家人才战略 削弱“刷题”效益 推动教育服务需求从应试提分转向真实能力赋能 [2] - 教育服务需求呈现强韧性 公考报考人数达371.8万人创历史新高 职业教育与学历提升需求抗周期性强 [2] - 投资优先推荐与就业关联度高的公考及职业教育赛道 同时关注K12教培龙头质量提升与AI转型机会 [2] 行业简介:与升学、就业强相关 曾孕育多只千亿市值标的 - 教育行业与升学、就业紧密相连 形成贯穿个体职业生命周期的连贯体系 [7][9] - K12教培曾凭借刚需和预付款模式孵化好未来(市值峰值3493亿元)、新东方(2178亿元)等千亿市值企业 [12][13] - 行业受制于不可能三角 教学效果易被学生规模稀释 导致集中度较低 2017年K12教培CR5仅4.7% [2][12][23] - AI教育能以极低边际成本替代人力 推动大规模高质量因材施教 多邻国AI教育毛利率超70% [24][30] 政策分析:从国家人才战略理解教育行业政策导向 - 国家人才战略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 需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培养创新人才 [36][38] - “双减”政策压降K9学科培训供给 线下机构压减率92% 线上机构压减率87% [48][49][50] - 中高考改革取消考纲、增强试题开放性 弱化刷题效益 普高毛入学率从2018年48%提升至2024年65% [2][52][54] - 政策导向驱动教育服务从解题套路转向思维培养 民办高中、中职面临生源竞争与转型压力 [2][56][57] 需求分析:以日为鉴 观察个人教育服务需求的演变 - 公考需求旺盛 2026年国考报考人数达371.8万人同比增长9% 日本1990年代公考潮持续至公务员薪酬优势消失 [2] - 学历需求抗周期性强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8年48.1%提升至2024年60.8% 日本就业冰河期本科就读率从53.7%升至70.5% [2][68] - K12教培参培率存在韧性 日本初三参培率从1985年47%升至2007年65% 我国2022年K12学科参培率为17.4%有提升空间 [2][73][74] - 职业教育需求受产业结构影响 日本职业学校因课程集中制造业未适配第三产业转型而规模走低 [83][84] 细分赛道投资逻辑 - K12教培龙头放缓线下扩张 转向质量提升与AI业务 好未来、豆神教育等公司积极发展AI教育新增量 [2][32] - 民办高中受普高扩招影响招生增速放缓 需通过AI精准教学提升办学质量应对竞争 [2] - 职业教育龙头中国东方教育受益生源扩充与区域中心建设 利润率快速修复 [2] - 公考赛道华图教育、粉笔分别通过大单品战略与AI赋能应对尾部机构竞争 [2] 投资建议 - 优先推荐公考招录及职业教育赛道 关注华图山鼎、粉笔、中国东方教育 [2] - K12教培建议优选顺应政策变化、提升质量的龙头如卓越教育集团、新东方-S、学大教育等 [2] - 关注民办高教转营进展 广东、湖南释放边际信号 若转营落地具备估值修复弹性 [2] - AI教育硬软件龙头产品迭代值得持续跟踪 如豆神教育、好未来、有道等公司布局 [2][32]
国家育人战略、个人需求共振下的教育行业投资框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