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配置日报:纷争与避险-20251118
华西证券·2025-11-18 23:37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中日政治纷争加剧引发亚太市场避险行情,导致股市普遍下跌,但市场内部呈现“量平价跌”的筹码交换状态,板块轮动迹象明显,AI与半导体板块在调整中表现相对占优,债市则进入超低波动状态,商品市场资金全面离场反映避险倾向 [1][2][3][7] 市场整体表现与避险情绪 - 中日政治纷争加剧引发亚太市场避险行情,日经225指数和韩国综指分别大跌3.22%和3.32%,国内上证指数和沪深300分别下跌0.81%和0.65%,调整幅度相对可控 [1] - 万得全A下跌0.93%,全天成交额1.95万亿元,较昨日放量156亿元,呈现“量平价跌”状态 [1] - 港股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1.72%和1.93%,但南向资金净流入74.66亿港元,其中阿里巴巴净流入32.97亿港元 [1] 权益市场筹码交换与轮动 - 市场自11月14日后持续下跌但成交额维持在2万亿元附近,表明筹码正被大量交换,兑现方力量暂时更强,承接方决心尚不坚定 [2] - 若“量平价跌”状态持续,当一方流动性枯竭时市场可能反弹,地缘局势加速了筹码交换过程,行情明显缩量可能是反弹信号 [2] - 板块出现轮动,新能源板块在11月13日大幅走强后,因储能拥挤度接近2022年7月高点而对利空更敏感,11月14日全市场成交集中度降至40%以下,缓解了AI与半导体板块的结构性压力 [3] - 在市场大幅下跌背景下,AI算力和半导体指数分别逆势上涨0.77%和0.75%,表现相对占优,后续行情持续性或取决于从新能源板块流出的资金是否继续轮动 [3] 港股与债市动态 - 港股科技板块获资金布局,阿里巴巴连续净流入,11月17日跨境ETF净流入前四均为港股科技品种,恒生互联网ETF、恒生科技指数ETF、中概互联网ETF和恒生科技ETF分别净流入6.22亿元、5.15亿元、4.67亿元和3.68亿元,恒生科技指数已接近9月行情启动前点位,存在阶段性反弹机会 [4] - 债市成交热度明显降温,10年期国债和国开债活跃券单日成交笔数仅为341笔和1016笔,相比10月下旬的1000笔以上和2000笔以上大幅下滑,各期限收益率变化普遍不及1bp,进入超低波状态 [4] - 30年期国债成为少有亮点,25附息02单日下行幅度达1.5bp,市场开始交易其取代25特国06成为新活跃券 [4] - 资金面超预期收敛,17日政府债净缴款规模达1936亿元,18日R001上行2bp至1.57%,非银借贷成本多在1.60%左右或以上,但R007稳定在1.53%附近,显示市场对资金面并未过度担忧 [5] 商品市场资金流向 - 商品市场情绪偏弱,受全球风险偏好回落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回撤影响,多数板块回调,商品指数单日流出逾60亿元 [7] - 贵金属板块连续两日下跌但跌幅收窄,沪金和沪银分别下跌1.33%和2.54%;工业金属走弱,沪铜和沪铝分别下跌0.88%和1.22% [7] - “反内卷”主题品种普遍下跌,焦煤和焦炭领跌,跌幅分别达3.86%和2.86%;多晶硅、生猪和玻璃跌幅介于1-1.7%之间;碳酸锂早盘冲高回落,收盘涨幅收窄至0.93% [7] - 资金全面离场,有色、贵金属、新能源成为主要流出板块,分别净流出39亿元、32亿元和24亿元,其中沪金、碳酸锂、沪铜位居流出榜前三,分别净流出28亿元、24亿元和19亿元 [7] 短期策略关注点 - 市场进入为期两周左右的宏观数据真空期,基本面定价逻辑或阶段性暂停,短期可关注两条主线:一是中日矛盾若持续发酵可能导致避险情绪推动资金流入债市;二是债基赎回费率新规仍是债市重要定价变量,理财及信托类机构成为纯债基金主要净赎回方 [5] - 债市策略上,在低波环境下减少交易、按兵不动或是更优选择,若有增配需求可优先考虑利率债品种利差及信用利差策略 [6] - 贵金属板块因市场对12月降息预期回撤而回调,伦敦金现价格跌至4000美元/盎司附近显现支撑,中期各国央行购金趋势未变叠加地缘事件影响,其仍在上涨趋势中 [8] - 碳酸锂冲高回落主要受获利盘止盈影响,尽管储能与动力电池需求旺盛、库存加速去化支撑价格,但现货市场对过快涨价接受度有限,下游采购谨慎限制了单边上行空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