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申万宏源2026年美股投资策略:美股AI行情进入换挡期
申万宏源证券·2025-11-19 09:02

核心观点 - 美股AI行情已从2023-2024年的估值驱动阶段,进入2025年对投资回报率审视更严苛的“换挡期”,市场关注点从估值扩张转向盈利兑现和ROI验证 [2][4] - 2026年AI板块面临的核心矛盾是“硬约束”与“软约束”:硬约束(算力、电力等资源瓶颈)引发季度级别的阶段性调整,而软约束(监管、商业模式、投资回报率等)若显现则可能触发以年为单位的系统性泡沫破裂风险 [2][3] - 当前市场环境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有相似之处,但M7公司盈利能力更强、估值扩张相对克制;2026年需重点关注B端企业AI渗透率提升速度、现金流状况及资本开支指引变化 [3][15][59][62] 2025年美股市场表现总结 - 2025年初至11月10日,标普500指数估值贡献显著减弱,PE涨跌幅仅为4.60%,远低于2023年的22.8%和2024年的16.2%;盈利成为主要驱动力,EPS涨跌幅为7.9%,同时市场波动率升至18.0% [6] - 行业层面赚钱效应扩散,2025年标普500一级和二级行业中上涨数量多于2024年;科技股估值贡献几乎为零(信息技术PE涨0.9%,通信服务PE涨1.8%),公用事业等板块出现补涨(PE涨7.8%) [8][10] - M7公司对标普500涨幅贡献比例从2024年的47.6%降至2025年的52.4%,非M7公司贡献增加;M7内部贡献主要来自英伟达(19.1%)、谷歌(14.5%)和微软(8.3%) [11][13] AI各细分领域市场表现分化 - 2025年市场偏好转向确定性高的AI基础设施领域,算力芯片(年初至今涨63.0%)、存储芯片(涨97.9%)涨幅居前;而To C应用普遍下跌,如AI+教育(跌30.5%)、AI+智能终端(跌68.1%) [14][15] - To B应用出现分化,AI+广告(涨88.0%)和AI+解决方案(涨52.4%)表现强劲,但AI+办公(跌19.4%)表现疲软 [15] - 个股方面,2025年涨幅领先的股票集中于硬件(西部数据涨251.3%)、半导体(美光科技涨194.1%)和公用事业(NRG能源涨85.6%)领域 [14] AI产业投资的硬约束与软约束分析 - 硬约束:物理资源瓶颈是AI发展的基础限制,包括算力、电力、网络和算法;2023年以来的三次AI板块调整(2023年7-10月、2024年7-8月、2024年12月-2025年4月)均与宏观流动性收紧或算力/电力担忧相关,调整幅度在10%以上,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2][32][33] - 软约束:生产力转化边界是价值实现的可持续性关键,涉及监管成本、组织架构调整、数据质量和商业投资回报率;真正的软约束显现可能触发系统性泡沫破裂,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因微软反垄断案落地而见顶 [2][3] 宏观与微观层面的ROI审视 - 宏观ROI:AI推理成本持续下降至低于0.1美元/百万字符,但前沿模型训练成本正以2-3倍/年的速度攀升,已达数千万至上亿美元区间;当前美国企业AI渗透率约10%,信息密集型行业达20%+,预计未来6个月升至30%+ [2] - 投资回报敏感性:根据特朗普公布的约3.8万亿美元AI投资计划,若GPU折旧年限为6年,ROI需超10%投资才合理;若折旧年限为3年(悲观情景),ROI需超30%;债务融资成本上升对AI回报率构成尾部风险 [2] - 微观债务压力:2025年Q3 AI硬件相关长期债务缓慢攀升,自由现金流/债务比例从16%降至14%;部分公司如甲骨文和CoreWeave长期债务大于营收,M7中英伟达、META和微软经营压力暂时可控,但META和微软的资本开支增速预计在2026-2027年大幅提升 [3] 金融视角下的泡沫监测指标 - 流动性环境:历史显示加息周期启动后泡沫破裂风险增大(如1999年中加息后3个季度美股见顶);当前美联储尚在降息周期,但需警惕未来通胀压力导致流动性收紧 [34][35] - 信用利差:Baa级企业债利差中枢走扩是风险信号,2000年和2007年利差超过2%后股市均见顶;当前需密切关注利差变化 [39][41] - 市场情绪与产业指标:最乐观群体态度转冷是见顶信号之一,当前美联储主席于2025年9月表示“美股估值太贵”;产业指标如Token调用量仍在环比上行,尚未见顶 [3][49][50] - 机构持仓动向:2025年Q3平台型公司受海外基金欢迎(如伯克希尔新建仓谷歌),而上游公司如英伟达遭桥水、文艺复兴基金等减持 [53] 估值与盈利能力的国际比较 - 估值水平:当前M7公司加权估值PE为56倍,与2000年互联网七大明星股峰值65倍相近;但M7(剔除特斯拉)加权估值为36倍,低于2023年初水平 [3][58][59] - 盈利能力:当前M7公司盈利增速(2025年Q3)为22.9%,高于2000年Q1互联网七大明星股的17.6%增速,且趋势上仍处于加速上行阶段,稳定性高于互联网泡沫时期 [3][59][62] 2026年情景展望 - 中性情景:AI软约束风险可控,核心观察B端企业渗透率能否提升,电力对算力的约束将更突出,需关注AI基建资本开支指引下修线索 [3] - 乐观情景:B端企业渗透率加速提升,AI基建维持高资本开支,云厂利润率高增,更多公司财报显示AI收入贡献,软硬件板块估值与盈利双升 [3] - 悲观情景:2026年下半年通胀压力卷土重来,约束美联储宽松政策,同时AI应用成本下降有限无法支撑应用扩散,C端应用无爆款出现,市场面临估值回撤风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