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6年北交所投资策略:改革深化,融合加速
申万宏源证券·2025-11-19 10:15

报告核心观点 - 北交所经过四年发展,市场已初具规模,流动性显著改善,与A股融合加速[2][7] - 北交所市场驱动因素已从政策驱动转向"风格轮动+行业轮动",估值折价消失[2][19][21] - 2026年北交所改革预计提速,重点关注北证50ETF推出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2][57][59] - 投资策略建议上半年关注科技和"反内卷"周期品,下半年关注顺周期的消费与制造,全年关注新股与次新股[2][69] 北交所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11月14日,北交所共有28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9008亿元,相比首日分别增长248%和212%[2][5][7] - 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占比56.7%,市值占比57%,均为全市场最高水平[2][9][12] - 2025年日均换手率5.4%,为全A最高,开户数950万户,相比开市初期增长约1.4倍[2][7] - 2023年底开始北证成交系数超过双创,2025年双创合并日均成交系数1.76,北证为3.07[7] 历史行情复盘与市场特征演变 - 过去四年北交所经历三轮较大级别行情:23Q4北证50指数上涨55.8%,24Q4上涨132%,25H1上涨47.4%[2][17][19] - 前两轮行情为政策驱动("深改19条"和"一揽子金融改革政策"),25H1行情为产业驱动[2][19] - 25H1非北证主题权益产品对北证A股增持幅度达23H2以来最大,主动权益产品、指数增强基金、量化基金增持明显[2] - 25H1是北交所4年来首次出现波动率下行的上涨,流动性提升且波动率下降[2][24] 行业分布与结构特征 - 北交所数量占比靠前行业为机械设备(22.0%)、电力设备(11.7%)、基础化工(10.6%)、汽车(8.9%)、计算机(8.5%)[11][12][55] - 北证50指数权重分布:制造业占比最高,其次为TMT、消费、医药/周期[28][53] - 机械设备与汽车行业受"人形机器人"产业重估,计算机与电子行业受"AI"产业链重估[2][55] - 电力设备依赖于"反内卷"的涨价(锂电材料)和技术创新(固态电池等)[2][55] 2026年改革展望 - 预计北证50ETF最早于26Q1推出,规模将超百亿元,能提升流动性并平抑波动性[2][59][67] -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预期较高,市值配售等改革有望推出,战配资格收紧[2][59] - 当前每月3-4家常态化新股发行节奏有望维持,中性预计26年40只新股发行[69][86] - 新三板市场改革深化将深刻影响北交所发展[59][69] 2026年投资策略 - 上半年关注十五五规划,关注0-1阶段"未来科技",AI产业链关注液冷、AI应用等[2][56][69] - "反内卷"周期品关注锂电、新型储能等,政策加码可能带动工程机械、消费与服务业[2][69] - 下半年或切向顺周期,关注政策加码后消费+制造修复动能[2][69] - 全年关注新股和次新股,中性预计1000万资金申购收益率3.75%[69][88] 新股发行与打新市场 - 2025年北交所新股首日涨幅中枢接近300%,远高于24年中枢200%[72][76] - 25H2以来打新资金量不断攀升,中签率压低至万3水平[74][76] - 2025年8月后新股申购冻结资金水平突破7000亿元,向万亿级别靠近[78][81]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2025年发行上市新股19只,1000万申购资金累计增厚收益率2.43%[83][85] 细分板块投资机会 - 科技板块:北证AI板块集中于IT应用、液冷、算力集成等领域,但盈利普遍较弱[49][56] - 液冷散热:随着芯片功耗提升,超过300w功耗芯片必须使用液冷,高功耗驱动液冷发展[100][108] - 周期板块:基础化工、汽车、医药生物为25Q3盈利正贡献靠前行业[35][40] - 制造业:北证境外收入占比30%以上比例达23.8%,高出口占比企业受出口下行影响较大[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