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新能源2026年度投资策略:全球新型储能堪当大任,新质生产力领航发展
国信证券·2025-11-19 23:01

核心观点 - 2026年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聚焦“出海”与“AIDC”两大方向,认为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将显著增长,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 [1] - 风电主机厂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出口成为业绩增长重要驱动力,国内外市场呈现景气共振 [1] - 锂电产业链经历价格下行后,2026年多数产品盈利有望显著回暖,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2] - 光伏供给侧调整持续,新技术如无银化浆料、钙钛矿等成为降本突破口,企业向半导体领域拓展 [3] - 投资建议关注新技术、海外拓展及绿电替代三大主线,重点布局固态电池、低空飞行器电机、柔性换流阀等领域 [3] 电力设备产业链 - 2025年1-9月全国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4378亿元,同比+9.9%,电源工程投资完成额5987亿元,同比+0.6%,网内投资增长强劲 [14] - 特高压前三批招标金额37.8亿元,同比-59%,但“十五五”期间预计直流项目新增投产15-20条,交流项目投产8-12条 [14][15] - 智能电表第三批招标执行2025版标准,价格显著提升,未来单表价值量有望明显增长 [14][15] - 出海方向表现亮眼,2025年前三季度变压器出口金额455.8亿元,同比+43.5%,自动断路器出口金额114.6亿元,同比+13.9% [26] - AIDC方向催化不断,北美四大云厂2025年资本开支规模近4000亿美元,同比+60%以上,800V HVDC架构预计2026年进入送样窗口期 [29][36] - 2026年投资建议关注四方股份、金盘科技、思源电气等企业在特高压、智能电表及AIDC领域的突破 [37] 风电产业链 - 2025年1-9月全国风电新增装机61.1GW,同比+56%,其中海上风电新增3.5GW,同比+42%,预计全年陆风装机达100GW,海风装机8GW [39] - 陆风投标价格显著修复,2025年9月公开投标均价1610元/kW,较同期上涨100-150元/kW,涨幅约10% [39] - 2025-2028年国内陆风新增装机预计分别为110/120/120/125GW,海风新增装机分别为8/11/14/16GW [39] - 海外市场快速成长,2025-2028年海外陆风新增装机预计42/51/60/66GW,海风新增装机6.3/13.4/10.0/10.8GW [48] - 主机出口交付放量,金风科技等企业海外订单大幅增长,制造业务盈利弹性显著 [48] - 2026年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启动,海缆和管桩需求升级,高压和直流海缆占比提升,头部企业如东方电缆、大金重工优先受益 [67][71] 锂电产业链 - 2025年1-10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1093万辆,同比+26%,渗透率49.5%,欧洲九国新能源车销量233万辆,同比+31%,渗透率27.7% [72] - 全球动力电池需求2025年预计1370GWh,同比+30%,2028年达2119GWh,2025-2028年复合增速16% [79][82] - 储能电池需求高景气,2025年1-9月全球出货量410GWh,同比+98%,全年预计580GWh,同比+84% [84] - 锂电池价格2025Q2后小幅回暖,2025年全球市场空间7563亿元,同比+18%,2028年达12857亿元,复合增速19% [87][89] - 新技术加速落地,钢壳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近10%,储能大电芯如500Ah+产品2026年批量交付,固态电池2026年扩大产线规模 [101][105][112] - 投资建议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企业,重点布局涨价环节及新技术机会 [124] 储能产业链 - 国内新型储能1-10月新增装机34GW/85.5GWh,同比+75%/+71%,储能系统招标规模166.3GWh,同比+172%,4h系统报价回升至0.52元/Wh [125] - 美国大储2025年1-9月装机9.17GW,同比+31%,全年预计18.3GW,同比+76%,AIDC耗电量占比2030年或达15% [131] - 欧洲2025年储能新增装机预计29.7GWh,同比+36%,其中表前储能占比55%,同比+83% [132] - 新兴市场需求爆发,中东、印度、巴西等地政策推动储能装机,沙特已招标26GWh项目,印度强制配储10%/2h [136][137] - 全球储能新增装机2025-2028年预计291/380/475/575GWh,对应产值2239/2904/3595/4312亿元,复合增速超20% [138][141] - 大储市场为主要贡献,2025-2028年新增装机259/341/426/517GWh,产值1880/2469/3055/3677亿元 [145] 光伏产业链 - 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光伏供需改善推动盈利筑底,硅料盈利率先修复 [3] - 少银化/无银化浆料成为降本突破口,2026年无银化产品或将步入量产前夕,钙钛矿叠层技术逐步市场化 [3] - 光伏企业逐步向半导体领域拓展,重点关注协鑫科技、新特能源、通威股份等企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