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五五”规划建议》解读:政策红利下农林牧渔企业的三大增长路径
联合资信·2025-11-20 19: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增持等)[1][2][3][4][5][6][7][8][9][10][11][12][13][14] 报告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将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战略高度,为农林牧渔行业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1][3] - 在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农林牧渔企业可通过三大核心路径把握机遇:政策补贴与多元融资支撑、科技深度赋能、产业融合创新[1] - 政策逐步落地有望推动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实现盈利结构优化升级,行业集中度与盈利稳定性将持续提升[13] 路径一:政策补贴叠加多元融资支撑 -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种植业保险补贴比例为45%,养殖业保险补贴50%;对东部地区种植业保险补贴35%,养殖业保险补贴40%[4] -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保持每亩120元以上,规模化经营主体叠加土地流转补贴后,土地成本可降低12%-18%[4] - 农业科技型企业重点领域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75%,地方政府配套研发补贴最高可达项目投入的30%[5] - 2025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智能装备补贴机具品目占比已达45%[5] - 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将重点支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6] 路径二:科技深度赋能 - 黑龙江富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智慧农业装备后,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9.94%,无人机单台日作业1200亩,人力成本直降80%,效率提升20倍以上[7] - 适配丘陵山区的小型智能农机使山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7] - 国家计划到2028年将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32%以上[7] - 当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8] - 山东寿光通过新品种培育,使每亩效益提升30%;国产玉米品种“中单909”在西北灌区创下亩产1.2吨的纪录,较传统品种增产22%[8] 路径三:产业融合创新 - 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标农产品总数已超过8.7万个[11] - 陕西洛川通过“苹果全产业链”工程,年加工能力提升30万吨,果农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11] - “稻渔共生”、“林下经济”等生态种养模式,较传统单一种养模式土地综合效益提升50%以上[11] - 深远海养殖、冷水鱼养殖等新型业态的产品出口率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11] - “农业+生态+文旅”、“农业+教育+研学”等跨界融合模式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延伸盈利链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