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外制药企业2025Q3业绩回顾:MNC的产品在美国市场放量有多快?
国信证券·2025-11-20 22: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评级)[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多数海外制药企业在核心产品放量及新产品驱动下业绩表现强劲,16家企业中有11家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4] - 跨国制药公司(MNC)的产品在美国市场达到销售峰值的中位数时间约为8年,其中具有突破性疗法资格或为首创药物的产品放量速度更快,约为7年[4][33] - GLP-1类药物(特别是减重适应症)是当前市场核心驱动力,相关企业如礼来和诺和诺德通过调整定价策略并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以扩大市场覆盖并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4][12][13] 海外药企2025Q3业绩梳理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16家主要海外制药企业中,有11家上调了全年营收和/或净利润/EPS指引,4家维持,1家下调[4] - 礼来在GLP-1类药物驱动下收入同比大增52%,Tirzepatide单季度营收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同比+131%,并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630-635亿美元[4][12] - 诺和诺德由于美国市场竞争加剧及复合GLP-1药物影响,年内多次下调业绩指引,25Q3美国市场Ozempic及Wegovy销售分别同比仅增长1%和6%[4][13] 重点公司业绩亮点 - 礼来:Tirzepatide(Mounjaro/Zepbound)单季度合计销售额达101亿美元,与美国政府达成价格协议,未来将通过降价扩大Medicare和Medicaid覆盖[12] - 诺和诺德:与美国政府达成GLP-1价格协议,预计对2026年销售增长产生低个位数负面影响;在竞购Metsera中败给辉瑞[13] - 强生:肿瘤板块表现强劲,CARVYKTI销售额同比+81%,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935-939亿美元[14] - 艾伯维:年内第三次上调业绩指引,自免产品Skyrizi和Rinvoq销售额分别达到47.1亿和2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和34%[15] - 安进:再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Repatha销售额达7.9亿美元(+40%),并公布其一级预防研究的积极数据[18] - 罗氏:上调全年核心EPS指引,收购89bio切入MASH赛道,药品板块营收达116亿瑞士法郎(CER +7%)[19] - 默克:Keytruda销售额达81.4亿美元(+9%),Winrevair的LTM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23] - 辉瑞:以约92亿美元成功收购Metsera,补全减重产品管线,并上调全年调整后稀释EPS指引[25] 中国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披露中国区销售数据的7家海外药企单季度销售额合计分别为484亿、430亿、43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6%、-18%、-4%)[8] - 剔除默克(因其停止向中国发货HPV疫苗)后,单季度销售额分别为436亿、401亿、409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12%、+1%、+7%)[8] - 礼来受益于Tirzepatide在国内放量,单季度营收达40亿元人民币(同比+24%);诺和诺德在胰岛素及罕见病产品驱动下同比增长12%[8] MNC的产品在美国市场放量速度分析 放量速度统计 - 统计2010-2014年间在美国上市的52款MNC产品,在剔除数据不全、峰值销售额低于3亿美元或销售时长少于5年的产品后,剩余34款产品的分析显示,其中位数达峰时间为8年[4][33] - 不同类型产品的达峰时间存在差异:首创药物(FIC)中位数达峰时间约为7年(n=13);罕见病药物约为8年(n=13);突破性疗法/BTD药物约为7年(n=8);生物制品约为10年(n=14)[4][33] 放量曲线与估值影响 - 报告以Keytruda为例展示了不同放量曲线(如6年达峰、8年达峰)对产品净现值的影响[36] - 分析显示,更快的放量速度(如6年达峰案例)能带来更高的净现值(NPV约为核心峰值销售额的3.3倍),而标准的8年达峰案例的NPV约为峰值销售额的3.0倍[36] - 该分析在计算现金流时考虑了生产成本、销售与管理费用及所得税,假设现金流利润率为50%,折现率为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