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走在债市曲线之前系列报告(七):基金久期测算方法全解
长江证券·2025-11-21 09: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系统梳理主流久期测算方法,构建以补券法与净值回归法为核心的综合测算框架,动态跟踪市场久期走势,分析不同类型债基久期分布、历史分位与利率相关特征,为基金投资策略评估与利率风险监控提供参考。补券法能修正重仓加权法偏差,但难反映持仓动态调整;净值回归法缓解多重共线性、提升拟合稳定性,可实现日度久期跟踪与风格识别。2025 年以来全市场债基久期震荡,中枢偏高水平,与 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负相关,机构调仓节奏与择时能力有差异 [5][21][8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金久期的意义与测算方法 - 基金久期反映利率风险与投资取向,包括麦考利久期和修正久期,修正久期更直接体现债券价格对利率波动敏感程度,是测算对象。久期调整折射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操作思路,其动态变化反映投资者对利率走势的预判和应对方式 [22][23]。 - 当前主流久期测算方法各具优劣势,包括利率敏感性法、递推法、重仓加权法、补券法和净值回归法。低频方法计算简便、结果精确,高频方法具连续性,可动态跟踪久期,但高频测算依赖模型假设,易引入误差,实践中需权衡频率与精度,并调试模型提升准确性 [23][25]。 补券法:补券构造模拟组合以优化重仓加权法 - 补券法基本原理是在重仓组合基础上,依据基金披露的真实久期和各类持仓券种规模,填补特定债券构建模拟组合,使模拟组合久期与基金真实久期一致。若补券失败,引入机动券弥补偏差 [35][36]。 - 补券法有效性体现在能提高模拟组合久期准确性,但存在局限性,在重仓持仓及真实久期未披露期间,模拟组合久期呈自然衰减,无法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引致的久期中枢调整,高频实时跟踪场景适用性有限 [39]。 净值回归法:高频动态的久期跟踪 - 净值回归法基本模型是以基金日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不同期限债券指数涨跌幅为解释变量,通过回归系数将基金净值波动分解到各期限债券指数,推导出基金组合久期。选择特定指数日涨跌幅为解释变量,对数据预处理以提高模型稳健性,筛选样本基金覆盖纯债基金主要类别 [44]。 - 模型面临多重共线性问题,考虑多种方法缓解,最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其能有效压缩自变量、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提升模型预测性能。针对不同类型基金选取契合的指标体系进行回归,并引入参数约束优化思路 [49][53]。 - 使用净值回归法测算的久期结果显示,2025 年测算久期与利率敏感性久期整体拟合效果较好,约 41%样本测算误差在 0.5 年以内。全市场债基久期震荡,与 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负相关,久期中枢拐点滞后于利率拐点,投资者久期管理策略分歧程度中等。不同类型债基久期表现有差异 [58][63][66]。 - 运用净值回归法指导投资,构建久期与国债收益率相关系数和择时正确率指标检验基金择时能力。绩优基金择时正确率更高,久期与利率走势负相关性更强,久期管理能力影响基金业绩分化,还可拓展利用该方法判断基金择时能力的思路 [1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