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计算机行业周报 20251117-20251121:谷歌大模型超预期了吗?国内 AI 2026 年策略!华为容器热点!-20251122
申万宏源证券·2025-11-22 20:48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2026年中国AI产业链将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各环节创新加速,从算力、模型到应用均存在投资机会 [4] - 谷歌Gemini 3 Pro及Nano Banana Pro的发布标志着多模态模型在效果、理解和生产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 [4][6] - 华为Flex:ai容器技术的发布是AI基础设施领域的关键进展,有望提升算力利用率并加速行业落地 [4][65] 谷歌大模型突破 - Gemini 3 Pro及其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 Pro在直观效果上实现大幅提升,具备精准的语义对齐、精细化控制、空间理解和高分辨率细节增强能力 [4][6] - 模型不再是单纯的生图工具,而是基于多模态理解进行产出,例如能理解“无法仅凭图片标出实际长宽数字”的复杂推理 [6][16] - 在多语言理解和生成上效果显著提升,能够稳定生成中文文字并准确理解语义,例如生成《琵琶行》全文及对应水墨画 [12][13] - 模型落地从创意素材环节深入至生产过程,可在电商、工业设计、教育等多个行业实现应用 [18][20] 2026年中国AI趋势:算力 - 2026年是国产算力产业化元年,供给侧国产AI芯片从可用到好用,超节点展现强大工程能力;需求侧互联网和运营商智算中心需求旺盛 [4][18] - 国产超节点分化为“多机柜”和“单机高密”两大路径,华为CM384方案可搭载384个NPU,通过自研UB-Switch实现高速全互联,提升整体计算性能 [22][23] - 服务器架构创新采用正交架构,缩短计算模块到交换模块走线距离,降低插损,工程优势显著 [27][29] - 液冷等新技术正式落地,中科曙光scaleX640采用浸没相变液冷,其10万卡集群已通过30天长稳运行测试 [30] 2026年中国AI趋势:模型 - 2025年全球大模型迭代速度整体放缓,中美模型差距迅速缩小,预计2026年将进一步缩小乃至部分领域超越 [4][33] - 大模型货币化加速,Anthropic年化收入达30亿美元,OpenAI年化达120亿美元,AI编程和多模态是重点场景 [33][34] - 模型使用量持续上升,2025年为效率转化元年,全球216家科技公司累计裁员近10万人,而AI研发岗位扩招 [40][43] - 2026年模型迭代将聚焦三大方向:突破长上下文瓶颈(如DeepSeek OCR压缩比<10倍时精度达97%)、多模态细节控制与世界模型、以及Mid-training三阶段训练法 [44][48][51] 2026年中国AI趋势:应用 - 中国软件行业以乙方定制化为特色,行业know-how形成壁垒,大模型难以完全取代应用软件 [58][60] - AI应用渗透率正处加速初期,类比云计算渗透率约15%-40%的最佳投资窗口期,当前软件行业进入最佳布局期 [61][64] - 大量公司AI收入占比突破10%,看好Deep Research、AI编程、多模态、行业Agent等方向 [4][47] AI基础设施突破 - 华为发布并开源AI容器技术Flex:ai,基于Kubernetes构建,可统一管理英伟达、昇腾等异构算力 [4][65] - Flex:ai通过芯片级算力切分(粒度精准至10%)和“拉远虚拟化”技术,使算力利用率提升30%,解决算力分布不均衡问题 [69][70] - 该技术对标英伟达Run:ai但兼容异构算力,将融入华为ModelEngine开源生态,加速AI行业化落地 [4][72][74] - 传统容器技术无法满足AI工作负载需求,例如AI大模型镜像可达TB级别,传统容器拉起环境需数小时 [68][71] 重点投资标的 - AIGC应用方向关注金山办公、万兴科技、虹软科技等公司 [4][77] - 数字经济领军方向包括海康威视、恒生电子、中控技术等 [4][77] - AIGC算力方向推荐浪潮信息、海光信息、中科曙光等 [4][77] - 信创&数据方向涉及海光信息、软通动力、太极股份等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