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该评级 [12] 报告核心观点 - 四季度继续看好银行股系统性估值修复,红利配置盘持续加仓,同时受益于市场风险偏好回落 [2][9] - 银行股在近期市场调整中表现出防御属性,明显跑赢大盘及创业板指数 [2][9] - 国有行在四季度以来表现最突出,率先创新高,中期分红时点提前至12月推动配置盘加仓 [2][9] - 关注零售贷款资产质量趋势,特别是按揭贷款受房价波动影响,但预计决策层将通过政策调整缓解压力 [6] 市场表现与个股分析 - 本周长江银行指数累计下跌0.9%,但相较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获得2.9%和5.3%的超额收益 [9][19] - 国有行呈现轮动式上涨,中国银行A股、建设银行A股、交通银行A股等涨幅靠前,农业银行本周调整 [2][9] - 南京银行因大股东法巴银行再度增持,推动涨幅领先 [2][9] - 六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降至3.68%,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为187BP,H股平均股息率达4.93%,H股相对A股平均折价率扩大至25% [22][26][27] 可转债交易机会 - 银行板块回调后,可转债银行股的强赎交易空间走阔,常熟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股价距离可转债强赎价空间在15%以内 [27] - 随着银行股行情持续,建议关注相关可转债银行的强赎交易机会 [27] 市场交易特征 - 各类型银行股的换手率、成交额占比较上周小幅下降,预计配置型资金加速加仓将导致流通盘减少,换手率和成交额占比趋于平稳 [32] - 国有行、招商银行等战略配置标的因配置盘锁仓,可能造成流通盘持续减少 [32] 零售贷款资产质量趋势 - 2024年以来银行业整体零售风险抬升,零售贷款不良率和不良金额持续上升,反映居民收入、就业压力及房价下跌影响 [6] - 2025年6月末,样本上市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余额较期初增加883亿元,按揭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影响显著 [6][51] - 与上一轮零售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卡领域不同,本轮周期按揭贷款、经营贷、消费贷、信用卡等各类零售产品资产质量均承压 [6] - 个别银行三季报显示,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母行)三季度末零售不良率环比上升,平安银行零售不良率回落主要反映风险偏好调整和核销处置成果 [7][42][44] 前瞻性指标与银行差异 - 交通银行个人贷款逾期率、关注率环比仍在上升(除信用卡外) [7][46][49] - 招商银行(母行)个人贷款关注率环比上升,反映风险认定严格,但信用卡不良新生成率连续两个季度回落,逾期率连续三个季度回落 [7][53] - 城商行如宁波银行通过调整贷款结构(压降零售贷款比例,加速对公贷款投放),已实现不良净生成率持续回落 [8][58][59] 政策预期与行业展望 - 由于按揭贷款占比高、规模大,预计决策层将重视金融系统稳定性,通过政策调整缓解按揭贷款资产质量压力 [6] - 行业整体零售风险拐点仍需持续观察,但部分银行如招商银行因更早处置风险,预计指标将依次改善 [7][53]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6周:关注零售贷款资产质量趋势-202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