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报告对消费者服务行业维持“超配”评级,认为2026年行业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1][3] - 2025年行业在强政策刺激下消费意愿率先恢复,但长期消费信心和预期的提振效果尚不明显,整体增速呈现先升后落态势 [3][11] - 展望2026年,宏观环境有望改善,政策刺激将继续强化短期消费意愿,但服务消费的实质性改善取决于经济环境,景气传导存在滞后 [3][19] -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免税、冰雪旅游、结构优化的酒店以及人力资源服务等细分领域的结构性机会 [3][62] 行业回顾 (2025年) - 指数表现:截至2025年11月20日,消费者服务指数整体上涨9.82%,跑输沪深300指数 [3][13] - 细分板块:旅游休闲、酒店餐饮、综合服务、教育指数分别上涨17.70%、1.21%、14.78%、3.99%,其中免税行业受政策利好带动旅游休闲板块涨幅较大 [15] - 消费趋势: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总人数达49.98亿人次,同比增长18%;居民出游花费4.85万亿元,同比增长11.5%,但人均旅游消费出现回落 [24] - 机构持仓:2025年第三季度中信消费者服务行业机构持股比例为37.20%,较第二季度的40.31%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18] 2026年宏观展望 - 政策环境改善:监管可能放松,例如2025年11月7日陕西旅游IPO过会,有望为旅游等服务消费企业投融资带来活力 [3][19] - 消费动能维持:各地落实中小学春秋假及消费补贴等政策,有望维持消费动能的持续增长 [3][19] - 技术赋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有望进一步改善消费体验 [3][19] 旅游行业 - 春秋假试点效果显著:浙江、四川等地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后,上海迪士尼乐园、神仙居、九寨沟等景区出现门票售罄或预约达最大承载量的情况 [20][22] - 节假日表现:2025年节假日制度变化带动出游火热,但中秋国庆双节人均消费同比小幅下降,与出行方式多元化及酒店等行业以价换量有关 [26] - 2026年展望:春秋假配合周末有望形成小“黄金周”,平抑旅游淡旺季波动,改善行业盈利表现;景区行业凭借稀缺资源和稳定门票价格,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28] 酒店行业 - 供给压力:2021年后酒店业设施数量稳步增长,2025年三季度锦江、首旅、华住三大酒店集团新开业酒店数量合计达1479家,同比减少149家,显示增长爆发期或接近尾声 [31][33] - 中高端化趋势:截至2024年末,中档酒店数量达5.1万家,较2021年增长64.87%;高档酒店数量为2.1万家,较2021年增长52.18% [36] - 龙头策略:连锁酒店龙头通过品牌升级应对竞争,如首旅酒店打磨如家品牌至4.0版本,华住集团在中高端市场打造多品牌矩阵 [38] - 经营指标改善:2025年三大酒店集团经营指标降幅逐季收窄,通过中高端化及关闭经营不善酒店带动平均房价提升,进而实现每间可售房收入降幅收窄 [40][41] 免税行业 - 政策支持加大: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封关,近期政策密集出台,如2025年10月17日调整离岛免税政策扩大商品范围,10月30日印发通知完善免税店政策 [46] - 销售见底反弹:2025年9月、10月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42%、13.12%,免税购物人数降幅收窄,客单价保持正增长 [46] - 国际客流恢复:2025年三季度中国出入境人数达1.78亿人次,同比增长12.9%;9月首都机场国外航线客流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7%,浦东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8.13% [50] 人力资源服务 - 灵活用工增长:以科锐国际为例,2025年三季度末灵活用工业务在册员工数达5.09万余人,较2023年同期增长近45%;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派出44.5537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44.42% [53] - 社保新规促需求:2025年社保新规明确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保费员工可索赔,预计将导致企业用工合规成本上升,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需求增长 [57] - AI技术赋能:科锐国际研发AI招聘平台,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其禾蛙AI平台累计运营招聘中高端岗位超100,000个,同比增长57.41%;累计交付岗位21,800余个,同比增长108.71% [61] 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 - 建议关注板块:政策与经济发展共振的免税板块、冰雪基建带动的冰雪旅游、结构优化且受益公商务出行修复的酒店板块、以及顺周期的人力资源服务板块 [3][62] - 重点公司:报告列举了中国中免(601888)、长白山(603099)、峨眉山A(000888)、祥源文旅(600576)、首旅酒店(600258)、君亭酒店(301073)、科锐国际(300662)、力盛体育(002858)等 [62]
消费者服务行业2026年投资策略:强政策刺激消费,关注结构性机会
东莞证券·2025-11-24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