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3] 报告核心观点 - 小核酸产业已进入多维突破时代,当下是前瞻布局小核酸投资的关键时刻[1][7] - 中国企业在小核酸赛道上凭借研发效率和工程创新优势占据竞争优势[1][7] - 2026年是小核酸产业催化大年,也是国内可投企业数量显著增加的一年,蕴含重要投资机会[7][14] 产业趋势与投资逻辑 - 医药行业大级别行情由产业趋势驱动,其节奏表现为海外“研发突破-国内映射-国内企业突破-向外输出参与全球竞争”[7][11] - 小核酸技术平台正从罕见病突破至慢病,从肝内靶向突破至肝外靶向,平台延展性与市场空间巨大[14][15] - 2026年产业将迎来多项关键催化事件,包括III期临床数据读出、BLA申请、新临床试验启动等,涉及罕见病、CNS、代谢、抗病毒等多个治疗领域[16] 小核酸技术底层与企业竞争力 - 小核酸成药的关键在于高效的递送平台和可成药的靶点,核心机制包括反义寡核苷酸(ASO)和小干扰RNA(siRNA)[17] - 化学修饰与递送系统是成药关键,已验证的平台包括GalNAc(肝靶向)和脂质纳米颗粒(LNPs),内吞体逃逸效率是当前主要挑战[18][19] - 企业竞争力体现在两方面:在已验证平台上对成熟靶点的开发速度,以及开发全新递送平台和创新靶点的能力[23][24] - 跨国药企积极布局新技术平台,例如诺华以120亿美元现金溢价收购Avidity Biosciences,进入抗体偶联寡核苷酸(AOC)技术平台领域[24] 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 中国企业在小核酸领域具有研发效率优势(临床前及临床研发效率)和工程创新优势,有助于在递送系统等平台上产生创新[28] -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助力小核酸药物的开发与评价[28] - 中国CRDMO企业如药明合联已提前布局,2025年上半年完成190个AOC分子的早期研究[35] 海外小核酸公司研究 - Alnylam:小核酸龙头企业,其股价随研发药物不断上市与销售而走强,市值已超过600亿美元[40][43];公司成功构建GalNAc递送平台,验证了“平台+靶点+速度”的核心竞争点,已有六款产品商业化,六款产品进入III期临床[40][43];其产品Inclisiran(PCSK9靶点)在临床试验中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约46%至51%[45] - Arrowhead:通过搭建TRiM递送平台进行创新,旨在实现不同组织的特异性靶向,例如利用TfR1配体靶向中枢神经系统[46][48][51];在靶点布局上差异化,涉及减重适应症(如INHBE、ALK7靶点)、CNS创新靶点等[46][61] 国内相关标的 - 舶望制药:项目进度领先,与诺华深度合作,累计获得预付款3.45亿美元,潜在合作总价值高达93.65亿美元[62][66];基于RADS平台在心血管、罕见病、代谢、CNS等多领域广泛布局,多款药物处于II期临床阶段[62][67] - 瑞博生物:核心产品RBD4059(靶向FXI因子的siRNA)是全球临床开发进展最快的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siRNA药物,1期临床试验中最高剂量(600mg)可使FXI活性相对于基线平均最大下降91.6%[68][71];与勃林格殷格翰合作开发NASH/MASH疗法,并布局肝外递送平台[68][78] - 圣因生物:专注于肥胖、心血管代谢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siRNA药物开发,已开发出靶向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肝外递送平台LEAD平台[80][82] - 前沿生物:重点布局IgA肾病领域,两款靶向补体蛋白的小核酸药物(FB7013靶向MASP-2,FB7011双靶向MASP-2/CFB)在猕猴模型中显示长效治疗优势,单次给药抑制效果可持续13-16周[83][84] - 东阳光药:小核酸平台起源于慢乙肝治疗,布局siRNA与ASO技术平台,其乙肝ASO候选药物临床前数据优于在研对照药物,并已在感染、心血管-肾脏-代谢、呼吸系统领域布局超过10款早期管线[85][88]
小核酸行业深度报告:产业多维度迎来突破,国内企业优势尽显
招商证券·2025-11-24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