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2026年转债市场将处于“牛市中继”阶段,投资机会将转向业绩驱动,建议发挥主观投研优势,把握业绩拐点变化 [4][30][31] - 2025年转债市场表现强劲,中证转债指数年内涨幅达17.7%,最大回撤仅-6.42%,展现出极佳的风险收益比 [20] - 2026年股市将从牛市第一阶段的行业轮动过渡到牛市中段的业绩驱动,产业周期上行过程中存在“上修盈利+拔估值”的特征 [30][31] - 转债资产因其“上不封顶下有债底”的特性,在广谱利率低位环境下,资产底部将持续抬升 [31] 2025年转债市场回顾 权益市场与行业表现 - 2025年权益市场稳步上涨,转债实现平价与估值双击 [6] - AI主题贯穿全年,通信、电子、传媒和计算机行业涨幅靠前;年中掀起“反内卷”浪潮,推动化工等行业行情;创新药BD出海、新消费逻辑推动消费医药金融阶段性表现 [9] - 截至2025年11月18日,申万一级行业中,有色金属前11月涨幅4.47%,通信前11月涨幅-0.85%,电力设备前11月涨幅-3.67% [10] 转债估值与策略应用 - 转债估值复盘显示,底仓退市和配置资金支撑了估值底部抬升 [12] - 主流转债策略在2025年实际应用空间有限:传统“双低”策略在5月后几乎无合适个券;信用债替代策略全年无建仓机会;下修博弈策略在4月7日附近为较好介入节点 [15] - 被动化趋势深化,可转债ETF规模从年初的380.34亿元增加至567.1亿元,高点达651.77亿元 [15][20] - 转债仓位大于40%的公募产品年内回报中位数为19.26%,多数主动型产品收益超越指数 [20] 2026年大势研判 股债市场环境 - 债市呈现“低息高波”格局,预计2026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以2%为中枢,关注波段机会 [27][30] - 股市处于“小登”时代,牛途仍在,企业ROE已企稳回升,盈利预期上修,“十五五”规划开局年政策预期提供支撑 [30] - 科技仍是主线,算力转向应用,重点关注AI眼镜、机器人、智能驾驶、AI编程、AI+生命科学等方向;牛市中期风格再平衡,留意地产、券商、白酒等“营养配菜” [30] 2026年转债投资策略 - “反内卷”政策利好转债资产,落后产能出清助力头部企业盈利修复,相关行业包括水泥、炼化、农药、烯烃、长丝、光伏组件、原料药、生猪养殖等 [31] - 科技企业话语权提升,转债供给充裕,通信设备、半导体、机械等行业再融资事件频繁,转债审批发行速度加快 [31] - 地产行业整固,相关转债进入“老龄化”,发行人推动转股动力提升,若配合基本面拐点,成功概率更高 [31] - 可关注交易型策略作为补充:赎回公告前后的溢价率修复机会、新券纳入指数前后的溢价率增厚、临期转债参与正股等 [31] 案例分析:牛市中赚取“主线”收益 历史经验复盘 - 复盘2021年,新能源和资源品板块涨幅靠前,盈利预测上调是重要信号,往往与估值扩张同步推动股价抬升 [33][34] - 例如,2021年天合光能净利润预期从18.46亿元上调至21.4亿元(+16%),亿纬锂能净利润预期从29亿元上调至33亿元(+13.8%) [33] - 2021年表现靠前的转债大多属于“主线”板块,如钧达转债期间涨幅299.23%,小康转债期间涨幅259.68% [36][38] 景气投资要点 - 基本面定价作用提升,投资需找对车(寻找景气线索)、敢于上车(跟踪产业变化)、不要轻易下车 [38] - 案例包括:运达转债涨至赎回一气呵成;明泰转债调整后再创新高;朗新转债高位波段机会;文灿转债业绩改善后大涨 [38] 投研精力分配与投资者行为 回报来源与投研分配 - 权益牛市中继,转债回报主要来源为正股PE与EPS提升,行业选择与跟踪底仓是工作重点 [39] - 建议投研精力分配:价格策略与仓位占40%/30%,行业选择与跟踪底仓占20%/40%,转债条款占30%/10%,弹性标的占10%/20% [39] 投资者结构变迁 - 公募基金为最大增持主体,持仓规模从2847.76亿元增至2993.41亿元(+5.11%),占比从33.18%跃升至39.75%,成为第一大持仓机构 [43] - 券商集合理财持仓规模提升幅度最大,由207.53亿元增至257.07亿元(+23.87%) [43] - 保险、社保基金、自然人投资者等持仓规模下降,主要在转债价格快速提升的7-8月减仓 [43] 被动化影响与市场“审美” - 转债ETF规模增长与市场溢价率在部分时间有正相关性,但非充分或必要条件 [51] - 被动化比例提升后,市场“平均策略”对低价与低溢价率的偏好或减弱,高价转债溢价率中枢可能提升,因ETF采用市值加权,有“越涨越买”倾向 [56][57] 资产相关性、条款与供给预览 资产联动与对冲 - 转债与微盘股联动性强,2025年相关系数达0.96;与十年期国债期货相关系数为-0.61,债券和黄金能有效对冲转债波动 [58] - 2025年与转债同跌天数最少的资产是银行股(31天)和沪金(31天) [58] 条款变化 - 2025年触发赎回案例392个,选择赎回149个,赎回率51%;7-8月赎回率提升,预计2026年随着转债“老龄化”,赎回率将继续提升 [62][63] - 2025年触发下修案例542个,64个提议下修,478个不下修;预计2026年下修博弈策略实施空间有限 [62][63] 2026年新券供给 - 符合转债发行条件的公司家数下降,当前共774家;目前转债预案98只,合计规模1465.8亿元,2026年供给增量有限 [67][69] - 预案数量最多的行业为电子(18只,规模161.87亿元)和基础化工(17只);预案规模最大的行业为银行(5只,共计338亿元) [69]
2025年研究成果综述暨2026年转债年度策略:牛市中继,“绩”中寻机
国信证券·2025-11-24 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