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医药行业在经历四年熊市后迎来反转,核心驱动力是人类持续且增长的医疗需求以及药企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 [5] - 创新是破局关键,只有持续加码创新并取得成果的医药公司才能实现基业长青和爆发性增长 [5] - 2025年创新药板块率先破局,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药研发的重要参与者,行业进入"创新驱动"营收时代 [5][7] - 其他医药细分领域同样存在机会,本质在于需求的持续牵引力将使经营暂时困难的板块随时间的推移业绩回升 [66] 各细分领域投资策略 创新药 - 中国在研疗法数量高质量增长,增速远超全球平均,2024年中国IND与本土NDA数量分别达到3073、549个,相比2020年显著增长 [27] - 国产新药海外授权持续增加,2025年前三季度总交易金额突破900亿美元,首付款达46亿美元,中国在肿瘤、自免等重大疾病领域进入全球创新前沿 [81] - 行业进入"创新驱动"营收时代,A+H上市公司创新药合计销售额从2020年122亿元增长至2024年899亿元,2025年有望冲击千亿大关 [84] 制药工业 - 创新布局迎来收获期,部分企业已完成增长动能切换,进入创新驱动增长的高质量阶段 [91] - 精麻赛道需求刚性、竞争格局优异、集采免疫,院内手术量稳步增长为精麻用药需求提供确定性 [96] - 企业如恒瑞医药、信立泰、华东医药等创新药销售普遍超预期,未来有望看到利润非线性加速 [91][95] CXO - 自2024年下半年全球医药研发需求逐步回暖,头部CXO企业订单与收入恢复增长 [100] - 多肽、小核酸、ADC等新分子类型研发需求旺盛,带动CDMO细分产业链持续高景气 [100] - 药物研发难度和壁垒提高,头部CRO企业的价值将进一步突显 [100] 原料药 - 核心业务以非美出口(欧洲/印度)为主,当前需求依然强势 [5] - 头部企业向CDMO业务拓展普遍取得积极成果,大部分公司已布局内需相关的本土市场制剂一体化业务 [5] - 有望充分受益集采缓和,产业周期拐点向上 [7] 医疗器械 - 高值耗材领域集采压力趋向缓和,业绩有望重回高速增长通道,创新属性驱动价值重估 [5] - 医疗设备招投标持续复苏,板块拐点来临,长期看好国产设备技术升级与出海 [5] - IVD行业政策扰动逐步出清,国产龙头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海外本地化建设深入 [5] 中药 - 板块向上因素远大于向下因素,基于筹码结构优化、政策友好、渠道库存去化接近尾声及药店渠道整合趋缓 [5] - 看好2026年修复行情,细分板块复苏节奏顺序为:院内中药 > 四类药 ≥ OTC普药 > 补益类及高值消费中药 [5][8] - 药材价格回落,利润有望释放,政策延续温和基调,关注基药增量 [72] 医疗服务 - 宏观层面多项积极政策出台,消费预期有望修复 [5] - 若地方财政有利政策落地,民营医院的医保坏账和回款周期将得到实质性缓解 [5] - 严肃医疗有望逐渐规范企稳,消费类医疗服务需求量是否起色仍需观察 [74] 医药零售 - 行业自3Q24以来业绩承压,主因四类药需求下降、消费降级、行业竞争加剧及医保政策波动 [5] - 随着高基数消化,3Q25头部连锁收入增速同环比企稳改善,行业逐渐筑底企稳,26年有望温和修复 [5][8] - 宏观经济及政策变化加速推动竞争格局回归合理,头部连锁抗风险能力更优,有望率先修复 [5] 血制品 - 刚需属性明确,行业供需有望重归平衡,各企业品种丰富度快速提高 [5] - 层析静丙等高附加新品有望成为行业增长驱动,市场份额持续向龙头公司集中 [5][8] - 短期受制于白蛋白价格压力和疫情后去库存,但长期需求强劲,静丙等有较大使用量缺口 [73] 生命科学服务 - 行业需求回暖,叠加国产替代深化和海外持续拓展,板块单季度收入同比从2024Q4开始转正 [5] - 过去四个季度板块净利率逐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高,细分龙头盈利释放仍具较大弹性 [5] - 周期向上,盈利弹性释放 [8]
医药行业2026年度投资策略:需求是力量之源,创新是破局之光
华创证券·2025-11-27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