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珍酒李渡“买入”评级(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年前空方压力逐渐出清,港股珍酒李渡开年上涨,有望带动白酒板块打响开门红;随着市场情绪得到有效提振,以及春节期间积极的渠道反馈,反弹行情有望在年后得到延续 [1] - 珍酒李渡香型、品牌、渠道势能三重叠加,较快增速有望保持;春节目标顺利完成,动销反馈优秀 [2] - 产能持续建设,充足的优质基酒储备有望与产品结构上移互为依靠,提高品牌长期竞争力 [3] - 公司管理层长期深耕白酒行业,积累深厚,管理和营销能力出众,近年来顺应行业结构性发展实现出色增长,并有望持续受益于集中度提升下的高端化和香型红利,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6] - 上市融资后,公司目前的产能瓶颈有望在未来几年得到突破,叠加品牌势能逐步释放,毛利率和费用率有望进一步改善,盈利能力进入正循环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指标|2021A|2022A|2023E|2024E|2025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102|5856|7161|8699|10494| |增长率yoy(%)|112.7|14.8|22.3|21.5|20.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32.20|1029.87|1619|2102|2698| |增长率yoy(%)|98.5|-0.2|57.2|29.8|28.4| |ROE(%)|-15.1|-27.0|-73.7|-2233.4|103.6| |EPS最新摊薄(元)|0.30|0.30|0.48|0.62|0.80| |P/E(倍)|28.4|28.5|18.1|14.0|10.9| |P/B(倍)|-4.3|-7.7|-13.4|-311.8|11.3| [1] 股票信息 - 行业:食品饮料 - 2024年2月16日收盘价(港元):8.660 - 总市值(百万港元):29,345.48 - 流通市值(百万港元):29,345.48 - 总股本(百万股):3,388.62 - 流通股本(百万股):3,388.62 [1] 市场情况 - 元旦以来A股市场迅速下探,年前一周随着雪球产品敲入压力释放、转融通新增规模暂停、两融最低线或下调等因素逐步呈现,加上国家多次强调打击操纵市场恶意做空、中央汇金等机构力量加大增持力度、证监会主席换任,释放规范和改革信号等积极因素不断累积,板块迎来显著反弹 [1] 品牌与渠道 - 2023年酱酒扩容和调整同步进行,大众酱酒赛道升温,头部企业仍享受红利;珍酒系出名门,作为中国第五大酱酒品牌,2023年5月成功登录港股并于8月顺利纳入“港股通”,成为稀缺的优质酱酒上市投资标的 [2] - 近年来,珍酒持续不断进行文化借力,输出优质内容,强化“珍”文化,成就独特表达体系,塑造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价值;上市以来品牌力的进一步攀升也与渠道推力形成共振,经销商数量从2020年的1546家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2687家,并在2023H1进一步提升至2811家 [2] - 在加强渠道精细化运作和C端导向、数字化运营的营销策略下,对目标圈层所需产品实现精准触达,帮助公司在扩张过程中顺利动销以将库存控制良性,实现高质量增长;据酒业家1月初报道,多地珍酒经销商在超额完成2023年度目标基础上,普遍完成了2024年度目标的30%左右,进度领先;春节期间渠道反馈积极,动销优秀,价格稳定 [2] 产能建设 - 产能制约一直是限制珍酒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外采购基酒;借助上市契机,公司对产能建设进行了长足规划,拟以上市融资约55%的资金用于未来五年的生产设施建设,到“十五五”末,公司目标实现10万吨产能 [3] - 2023年,珍酒储能达6.5万吨,下沙季投产达4万吨,产能稳居贵州酱酒前三,仅次于茅台、习酒 [3] 投资建议 - 公司作为第四大民营白酒公司,跨香型经营四大白酒品牌,名酒基因+完善的产品矩阵,建立了三层增长引擎,是当前稀缺的酱酒上市标的 [3] - 预测公司23 - 25年EPS分别为0.48、0.62、0.80元/股,对应PE分别为18.1x、14.0x、10.9x,给予“买入”评级 [6]
春节反馈积极,板块信心提振,长期优化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