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中煤能源“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煤能源是央企旗下大型能源公司,受益于煤价上行和产量增量,业绩自2021年以来显著改善;煤炭业务长协占比高、核增新建增产可期,煤化工业务产能稳健增长、产业协同效应渐显;公司产量仍有增长空间,高长协比例下业绩稳定性较强,当前低分红率下股息率接近4%,分红率提升潜力较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中煤能源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公司,集煤炭生产和贸易、煤化工、发电、煤矿装备制造四大主业于一体,控股股东中国中煤持有公司57.37%的股份 [7] - 公司发展战略是以煤炭产业为基石,构建四业协同产业格局,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具体包括稳健发展煤炭生产与贸易产业、优化发展煤炭清洁低碳转化产业、大力发展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综合服务产业 [7] 煤炭业务 - 2023H1煤炭业务营收占比约81.1%,毛利占比约84.0%,公司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晋蒙陕区域,截至2022年,资源储量(268.6亿吨)、可采年限(117年)均居板块第二,产能达1.66亿吨/年,煤炭产量居板块第三 [1][16][17] - 公司持续推进产能核增,2021年以来共核增产能2210万吨/年,积极推进大海则等新矿建设,2023年大海则煤矿完成1500万吨/年产能的竣工验收,里必煤矿和苇子沟煤矿建设顺利推进 [17][21] - 公司合理管控成本,自产煤成本呈边际改善趋势,2023年1 - 9月,自产商品煤单位销售成本294.79元/吨,同比下降3.7% [17][30] - 公司动力煤长协煤占比超80%,业绩稳定性较强,2021年、2022年动力煤平均售价分别为570、622元/吨,远低于市场煤价格 [17][33] 煤化工业务 - 2023H1煤化工业务营收占比约9.8%,毛利占比约6.9%,主要产品有烯烃、甲醇、尿素,截至2023H1,产能分别为180、160、175万吨/年 [1][35] - 近年来主要煤化工产品产量逐渐增加,2023年聚烯烃产量148.7万吨,同比增长0.5%;甲醇产量190.1万吨,同比增长1.2%,自用比例超97%;尿素产量206.6万吨,同比增长12.6% [37] - 在建90万吨/年聚烯烃和220万吨/年甲醇项目,预计投产后产业协同效应、生产规模效应凸显 [1][35] 煤矿装备业务 - 2023H1煤矿装备业务营收占比约5.0%,毛利占比约3.6%,公司装备制造产业在国内率先形成煤矿综采综掘装备成套研发、制造和供应能力,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领先 [10][41] - 2022年完成煤矿装备产值99.6亿元,同比增长5.3%;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5.7%;2023年完成煤矿装备产值114.3亿元,同比增长14.8% [41] “煤 - 电 - 化 - 新”联营 - 公司依托矿区优势,推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具备发展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的优势 [43] - 截至2023年上半年,上海能源新能源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并网后运行良好,平朔矿区100MW光伏 + 储能项目年内即将建成投产,10万吨级“液态阳光”示范项目取得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指标,安太堡2×350M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投运 [44] 投资价值分析 - 产量仍有增长空间,预计2023 - 2025年煤炭产量分别增加1505万吨、800万吨、300万吨,且中煤集团旗下资源发展公司和华昱公司的股权有望在2028年5月11日前注入 [45][47] - 煤炭以长协为主,公司煤价与港口价格相关性高,且波动性更小,更加稳定 [49][51] - 公司历史分红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当前30%的较低分红率对应3.75%的股息率,未来分红率预计有较大提升潜力,一是公司现金流充裕,中长期资本支出有望降低;二是公司PB在同行中处于较低位置,有提升分红率的外部推动力 [5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3 - 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17.1/2201.5/2259.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8.1/217.7/225.5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57/1.64/1.70元 [1] 估值与投资建议 - 认为公司合理估值区间在14.8 - 16.4元之间,相对于公司3月1日收盘价有20.3% - 33.3%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
价稳量增经营向上,内增外延潜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