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重构系列1:车企的电池控制权之争
五矿证券·2024-03-08 00:0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强势环节,整车厂面临"电池产能受限+价格高昂+不能掌握核心技术"的窘境 [1][2][10][11] - 动力电池的行业集中度高于新能源汽车,整车厂的电池供应被少数几家电池企业控制,导致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强势环节 [11][13][14] - 2021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后,电池产能紧缺,电芯价格不断上涨,车企纷纷布局电池行业 [15] 车企布局电池的模式分析 - 车企布局电池可分为独立自研和合作布局两种模式 [32][33][34][35] - 独立自研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和资金投入,优势是可以获得对产线的控制权,降低成本 [3][34] - 合作布局对车企自身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低,能够快速落地,但车企缺少对产线的控制权 [3][34] - 车企布局电池面临技术壁垒高、规模效应不足、资金壁垒高等制约 [4][49][50][52] 车企布局电池的启示 - 车企布局电池需综合考虑自身定位、销量规模、资金、技术等问题 [59][60][61] - 车企布局电池后仍难以打破动力电池行业高集中度的格局 [63][64][65] - 车企与电池厂应当术业有专攻,合作共赢 [58] 建议与风险提示 - 建议关注具备独立自研能力和合作布局能力的车企,如比亚迪、宁德时代 [69][70] - 风险包括宏观经济波动、地缘因素及逆全球化、电池技术研发不确定性等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