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3年飞科品牌持续升级,博锐品牌快速成长,整体发展基本符合预期;2024年公司强调提质增效,销售端推进渠道改革,生产端提高自产规模,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11.34/12.90/15.07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预测PE为19、16和14倍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2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27亿、50.60亿、57.55亿、64.77亿、71.14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5.5%、9.3%、13.7%、12.5%、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3亿、10.20亿、11.34亿、12.90亿、15.0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8.4%、23.9%、11.2%、13.8%、16.8%;ROE分别为24.0%、28.5%、30.5%、32.0%、33.9%;EPS分别为1.89、2.34、2.60、2.96、3.46元;P/E分别为25.7、20.8、18.7、16.4、14.1倍;P/B分别为6.2、5.9、5.7、5.2、4.8倍 [1] 事件情况 - 2023年飞科电器实现营业收入50.60亿元,同比增长9.35%;归母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增长23.90%;扣非归母净利润8.86亿元,同比增长14.88%;2023Q4营业收入10.66亿元,同比增长16.72%;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38.02%;扣非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138.61% [1] 博锐发展情况 - 2023年飞科电器销售结构深化,中高端产品销售占比50.95%,同比提升5.73个百分点;子品牌博锐快速成长,实现营业收入8.69亿元,同比增长115.48%;销售额占比17.17%,同比提升8.44个百分点;个护电器、生活电器毛利率57.77%、41.63%,同比提升3.52、1.94个百分点 [2] 品牌运营情况 - 2023年飞科电器销售费用14.77亿元,同比增长29.28%;销售费用率29.19%,同比提升4.50个百分点;线上深化“C端化”改革,借助社交媒体营销,强化自播运营;线下博锐承接原飞科经销渠道,强化KA卖场“直供化”,区域分销“精细化”,开设品牌体验店 [2] 生产情况 - 2023年外包生产数量占比31.88%,同比减少12.92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将坚持品牌升级战略,提升自产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产品提价和成本优化并进,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2] 分红情况 - 2023年飞科电器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23元,占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98.26%;过去三年(2020 - 2022年)现金分红比例达到近三年合并报表实现净利润的82.89%;未来将保持分红稳定性和连续性 [2] 资产负债表情况 - 2022 - 2026年,流动资产分别为25.71亿、27.24亿、30.18亿、34.33亿、39.42亿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7.76亿、17.35亿、16.21亿、15.40亿、14.53亿元;资产总计分别为43.47亿、44.59亿、46.39亿、49.73亿、53.95亿元;流动负债分别为8.10亿、7.71亿、8.20亿、8.20亿、8.28亿元;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08亿、1.12亿、1.06亿、1.09亿、1.09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9.18亿、8.83亿、9.27亿、9.29亿、9.37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34.28亿、35.76亿、37.14亿、40.47亿、44.61亿元 [6] 利润表情况 - 2022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27亿、50.60亿、57.55亿、64.77亿、71.14亿元;营业成本分别为21.46亿、21.71亿、24.23亿、27.18亿、29.69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0.48亿、11.31亿、13.95亿、15.85亿、18.34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10.87亿、12.53亿、14.55亿、16.47亿、19.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23亿、10.20亿、11.32亿、12.90亿、15.0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23亿、10.20亿、11.34亿、12.90亿、15.07亿元 [6] 现金流量表情况 - 2022 - 2026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8.16亿、13.11亿、12.11亿、13.40亿、15.34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10亿、 - 4.03亿、2.99亿、 - 0.60亿、 - 0.37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4.48亿、 - 8.91亿、 - 10.06亿、 - 9.29亿、 - 10.52亿元;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1.60亿、0.17亿、5.04亿、3.51亿、4.45亿元 [6] 主要财务比率情况 - 成长能力方面,2022 - 2026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5.5%、9.3%、13.7%、12.5%、9.8%;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4.2%、7.9%、23.4%、13.7%、15.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8.4%、23.9%、11.2%、13.8%、16.8%;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53.6%、57.1%、57.9%、58.0%、58.3%;净利率分别为17.8%、20.2%、19.7%、19.9%、21.2%;ROE分别为24.0%、28.5%、30.5%、32.0%、33.9%;ROIC分别为23.3%、27.6%、29.5%、30.8%、32.5%;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1.1%、19.8%、20.0%、18.7%、17.4%;净负债比率分别为 - 12.2%、 - 12.1%、 - 25.7%、 - 32.3%、 - 39.4%;流动比率分别为3.2、3.5、3.7、4.2、4.8;速动比率分别为2.2、2.7、2.9、3.5、4.0;营运能力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1、1.1、1.3、1.3、1.4;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3.8、19.5、22.0、23.0、25.0;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7、4.5、5.0、5.5、6.0;每股指标方面,每股收益分别为1.89、2.34、2.60、2.96、3.46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87、3.01、2.78、3.08、3.52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7.87、8.21、8.51、9.26、10.20元;估值比率方面,P/E分别为25.7、20.8、18.7、16.4、14.1倍;P/B分别为6.2、5.9、5.7、5.2、4.8倍;EV/EBITDA分别为16.7、14.3、12.5、10.9、9.3倍 [6]
双品牌齐头并进,提质增效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