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期待产能释放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7亿元,同比增长39.19%;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34.8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44.6% [2]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下降28.92%;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增长5.01% [2]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2.62亿元、3.17亿元,EPS分别为0.72元、0.96元、1.16元 [16]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核电资质的民营制造企业,参与了高温气冷堆、华龙一号等国家重大专项关键设备制造 [15] - 2023年公司天然气化工设备、石油炼化设备、新能源高端装备、油气装备、煤化工设备分别实现营收4.73亿元、4.46亿元、4.09亿元、1.07亿元、0.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41%、167.95%、-13.25%、62.99%、31.15% [29] - 公司高端过程装备智能制造项目一车间已于2024年1月开始试生产,二车间预计2025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9] 行业环境 - 自2019年核电项目重启审批以来,国内已有多个核电新项目陆续获准建设,2022年和2023年各核准10台核电机组 [15] - 公司积极参与乏燃料运输容器设计制造法规和标准相关规范工作,承接了乏燃料运输容器研发试验及制造的订单 [1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预计2024-2026年PE分别为14倍、11倍、9倍 [16] - 2024年4月30日收盘价为10.32元,总市值28.27亿元,流通市值21.66亿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