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禁止“手工补息”影响测算
财信证券·2024-05-24 16: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同步大市"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禁止"手工补息"的影响 - 央行禁止"手工补息"。4月8日央行通过自律定价机制发布的《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 [1] - "手工补息"原本是银行对业务操作失误进行的勘误环节,但随着揽储压力增加,手工补息逐渐成为变相利率补贴的重要工具 [1] - 手工补息操作多发生在大行,补息对象多为存款规模较大的企业或非银机构,期限多为活期,利率水平可以达到2%以上,远高于企业活期存款利率 [1] 手工补息存款规模测算 - 定性判断:"手工补息"存款规模或较为普遍。2023年末,上市国股行平均对公活期存款成本率为1.18%,远高于0.2%的五大行及招行挂牌单位活期存款利率 [2] - 定量测算:15家全国性银行手工补息存款规模或在17-19万亿之间 [2][3] - 测算基于两点假设:1)补息企业"类活期"存款平均利率为2%;2)未补息企业活期存款,国有行0.35%、股份行0.45% [3] - 测算结果显示:国股行手工补息对公存款规模或在17-19万亿之间,占全部企业活期存款的50%-53% [3] 企业活期存款的去向 - 对于大型央国企资金的保本性需求,资金可能流向现金管理类产品、短久期企业定期存款或结构性存款 [4] - 对于财务管理要求相对宽松的其他企业存款,或部分流向固收类产品 [4] 投资建议 - 禁止"手工补息"将压缩企业资金空转套利空间,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率,缓解净息差压力,利好银行基本面 [5] - 在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银行板块性价比凸显,高股息策略仍有阶段性机会,可关注建设银行 [5] - 重点关注资产质量优异、资本内生可持续的招商银行,和业绩率先复苏、量价均占优的宁波银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