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根据财联社等媒体报道,本次银行理财公司评级办法整体导向是"质量重于规模",与近期银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监管方向一致。[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银行理财公司评级体系在2022年就已被提及,近年来保险资管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评级办法也已落地。[2][10] 2) 本次银行理财公司评级办法参照了部分其他金融行业运行成熟的评价体系,设置了相应的得分项与扣分项,且"在管规模不是得分项"。[6][16] 3) 截止至2024年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已超过28万亿元,单纯追求规模增长可能加大同质化竞争,也可能造成不规范行为或带来一定的风险。[7][17] 4) 本次银行理财公司评级办法将更客观的反映银行理财公司的综合能力,即使规模较大,但如果业务质量、风险控制和创新能力方面不佳,也难以获得较高的监管评级,有助于推动理财公司主动创新理财产品和业务模式,同时加大风险管控,提升综合竞争力。[7][17] 保险资管公司评级办法 1) 保险资管公司监管评级要素包括公司治理与内控(20分)、资产管理能力(30分)、全面风险管理(25分)、交易与运营保障(15分)、信息披露(10分)等五项内容。[11] 2) 监管部门在评级得分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监管掌握的相关情况,按照调整项明细对评级情况进行修正,形成监管评级结果,评级结果分为A、B、C、D四类。[11] 3) 对于D类公司可能限制其高风险业务,必要时依法采取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等监管措施。[11] 信托公司评级办法 1) 信托公司监管评级要素包括公司治理(20分)、资本要求(20分)、风险管理(20分)、行为管理(30分)、业务转型(10分)等五项内容。[12] 2) 在此基础上结合监管评级调整因素形成监管评级结果,评级结果分为1—6级。[12] 3) 监管部门根据评级结果确定非现场监管重点以及现场检查的频率、内容和范围,以及调整监管标准和准入要求。[12]
银行:银行理财公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兴业证券·2024-05-29 09:31